司马迁(前年—约前87年)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一、不知其人,视其友。
司马迁在《张释之冯唐列传》中予以引用。大意是说,如果不了解某个人,只要看看他所结交的朋友便可知一二,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朋友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交友者的思想品德以及为人处世准则。
二、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就兴旺,失去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就败亡。
三、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这句话出自《史记·郑世家》,因为权势和货财结交的人,一旦权势货财消失,交情就疏远了。指建立在私利基础上的关系最不可靠。
四、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选自《汉书·司马迁传》,一个人,为了国家、民族的事业,可以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
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该语出自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回信《报任安书》。信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表现出了他为实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这句话意思是说,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七、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
尧虽然贤明,却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大业,在得到大禹以后全国才得以安宁。况且要想发扬圣人的优良传统,只在于选择和任用将相啊!
八、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善于加强自我修养,智慧就聚于一身;乐于助人,是“仁”的起点;正当的取予,是推行“义”的依据;懂得耻辱,是勇的标志;
《史记》是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让人们不仅了解历史,又了解人心,更能得到处世的智慧。
很多人认为《史记》严肃枯燥,其实它和小说一样生动有趣,情节丰富。
只是,时隔余年,今天大家要读《史记》原著,不精通文言文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可以先读白话本《史记》,然后再读原著,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这套书可以说是白话本《史记》中的精品,已畅销数年之久。《史记》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读完后,你会明白:成功需要智慧,沟通需要技巧,处事需要谋略,人性是不能违背的…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它不仅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兴衰成败,也隐藏着无数兴衰的原因、成败的秘密和可以吸收借鉴的智慧,让我们少走弯路。
本书对《史记》全文进行了白话翻译,并通过分段原文、分段注释、整卷翻译等方式,满足不同阅读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本书译文忠实于原文,其文字流畅优美,深得“信、达、雅”之要旨。文章不失原文意味,白话让你更容易读懂《史记》之精华。
小说的笔法,人物传记的思路,读起来轻松,一篇短文,便将一个人的人生故事说完,并了解所处时代的历史。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一定要知道世界有多大。《史记》就是这样,它打开了你的历史视野,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厚厚四大本,原价元,现在限时活动价,仅99元,还包邮!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