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资治通鉴心境不同,感受大不相同

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827/4457218.html

作者

岫出云青

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我读《资治通鉴》比较晚,大概是二〇〇七年前后。因为从前一直在读《前四史》。这是刚参加工作时在乡下一家新华书店买的。读了几年,发现这样学历史很费工夫,遂转而读《资治通鉴》。

最初读到的《资治通鉴》是电子版的胡三省音注本,读得很慢。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只能从电脑上读,很费劲,也没有那么多工夫。去书店浏览,发现了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资治通鉴》,如获至宝。但回来读后,却发现是节选本,每个朝代只选印了开头几卷。失落之后,忽发奇想,购置了打印机和打印纸,要把《资治通鉴》打印出来读。印了二十多卷,才到汉纪十七,才发现这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耗时耗材,遂作罢。待将这厚厚的一大本打印版的《资治通鉴》读完,才购置了一套岳麓书社出版的《资治通鉴》。

这套通鉴很精致,遗憾的是不是胡三省的注本。有些地方读不懂,只好对照了电子版的胡注本。

读完全本《资治通鉴》花了两年多的工夫。这遍通读,我既对中国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更是对《资治通鉴》有了新的认识。《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本编年体通史,更是一部涵盖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地理诸方面的巨著。这部巨著,既向我们展现了灿烂的文明,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又有波诡云谲的斗争,唇枪舌剑的辩论,刀光血影的战争,高山流水的友情,炎凉冷暖的世情,纸醉金迷的官场,水深火热的民间…既是从政的教科书,又是处世的不语师,既是引人入胜的故事读本,又是著书立说的参考资料…读罢使人不忍释卷,感慨万千。

第二遍阅读《资治通鉴》,是带着目的阅读的。其时流行细说历史,在天涯论坛煮酒论史专栏,读到了不少爱好历史的大咖写的戏说历史文章,觉得很有意思,不觉心内痒痒,也不揣鄙陋,开始动笔写《说匈奴》。这个专题的发端,也是第一遍通鉴读完后,发现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又是一部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争战史。历史上夷狄、匈奴、鲜卑、乌桓、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的争战贯穿了整个历史,而匈奴是第一个国家形态的游牧民族。《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籍都有匈奴的传记,因此,从二〇一〇年四月起,我在天涯论坛开帖,以《资治通》鉴的有关匈奴历史为脉络,以前四史及魏晋史的匈奴有关传记为参考,撰写了长篇历史散文《说匈奴》,得到了不少同好的喜爱。

第二遍的阅读,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此后匈奴人归汉,融入了汉族这个大家庭中。我的第二遍通鉴阅读也就停在了这里。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接触到了孔夫子旧书网,才发现这又是一个读书人的宝库。关于《资治通鉴》的参考书,最先是明代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但阅读《读通鉴论》远不如读《资治通鉴》那么轻松,就从网上下载了文白对照的《读通鉴论》对照阅读。

读完《读通鉴论》后,好长一段时间,我转而学习民国史,在孔夫子旧书网购买、在网络上下载,我积累了许多民国资料,便忽发奇想,用通鉴笔法记写民国历史。因能力的局限,写到民国十七年东北易帜民国统一而作罢。

自去年六月始,开始第三遍通读《资治通鉴》。这次阅读,算是精读,每次阅读内容不求多,但求弄通,并撰写读通鉴笔记。为了弄通历史,写好笔记,我陆续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购买了《通鉴学》、《通鉴胡注表微》、《资治通鉴》汇评精注本、《通鉴地理通释》等参考书,并于年初购买了心仪已久的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治通鉴》胡注本一套。

现在,阅读通鉴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晚饭之后,泡一壶茶,开一卷书,就融入了进了司马光笔下的历史。读几卷,掩卷而思,打开手机,记下阅读后的感悟,或随笔,或叙事,或补注、或议论,形式不一,文白杂糅,至今已积攒了二百多篇。闲下来,我会将这些笔记稍加整理,推送在公号上。这种阅读方式虽然慢,却有趣得多,而有了阅读的生活,亦有趣丰富得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