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都是因为这个医生

《史记》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刺客列传》,似乎每一个男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塑造出了非常鲜活生动的五位刺客的形象,分别是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这其中最精彩的当属荆轲刺秦的故事,这一段也是太史公着笔最多的部分。

荆轲刺秦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电影、电视都有很多精彩的演绎,故事就不做过多介绍了。今天我们就分享刺客列传中的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但是有意思的细节。

《史记》中有这样的描述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大体的过程是这样的,当时荆轲图穷匕首见之后在大殿上追着秦王跑,当时的大臣乱做一团,有的大臣就跑过来用“血肉之躯”来阻挡荆轲。这时候秦王嬴政随侍的医生夏无且表现的特别勇敢,将随身所带的药囊扔向荆轲。事情平息过去之后,秦王论功行赏,特别提到了这位医生,

“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才)以药囊提荆轲也。”

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就是说:夏无且最关心我了,关键时刻才能想到用药囊来扔荆轲。

这里面就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当时在大殿上保护秦王的人很多,很多人都是用肉身来抵挡荆轲带毒的匕首,而这位医生只是用药囊砸了一下荆轲(肯定没有砸中,原因后面会讲),就获得了秦王如此特殊的褒奖。

这个问题其实在这篇列传的末尾,司马迁给出了答案

“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原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正是这位医生夏无且传播开来的,他把这个故事说给了孙季功、董生,而这两位又将这个故事告诉了太史公,所以太史公才有这么细致入微的描述。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理解了,既然是夏无且在讲述这个故事,那凸显自己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也是人之常情的事情。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两伙流氓打群架,最后每一个小流氓在讲述这件事的时候肯定会说自己是决定胜负的那个。这里并不一定说是夏无且说谎,他可能说的是实话,但是很有可能只是讲了部分实话,比如说赐给夏无且黄金两百,但是有可能赐给了其他大臣四百金,他只是没说。前文我提到夏无且用药囊砸荆轲肯定没有砸中,因为夏无且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都没有说,如果砸中那肯定要大书特书了。

这里我并不是想去探究荆轲刺秦王的具体细节,也不想去搞清楚夏无且的药囊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因为这没有意义,夏无且在其中做了什么并不影响我对荆轲的敬佩和对这种英雄气概的向往。我只是想借着这个细节提醒各位读者,读任何书的时候都要带着疑问去看待,包括像《史记》这样公认的经典,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并且对于书中看起来不符合常理的地方去思考其中的道理,从细微之处去发现其中的线索,这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

最后也想说一下我自己对《史记》这部史学经典的一点看法,鲁迅先生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说史记在文学和历史两个方面都非常的优秀。但是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史记》这本书一个矛盾的存在,一部史学作品他的故事性和写实性肯定是相互矛盾的。故事写的生动精彩他作为史书的真实性肯定要大打折扣,就像荆轲刺秦一样,司马迁把秦王如何绕柱而走,荆轲如何追赶写的惟妙惟肖,但是历史真的如此就不见得了,并且太史公为了将故事写的丰满,经常会以“上帝视角”来记录两个人在密室中的谈话。我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去挑《史记》中的毛病,相反以这种方式来记录历史也是我推崇的,《史记》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做的最好的,只是读者在读的时候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要把《史记》中“离骚”的一面当做“史家”来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