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没有把列子写入史记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ask.bdfyy999.com/

列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御寇,又名寇,亦作圄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面对这样一个知名人物,司马迁为什么没有把列子写入《史记》呢?

这个我们还要从司马迁说起。

司马迁

西汉景、武年间,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长大后,因为父亲司马谈的缘故,司马迁去京后得以仕为郎中。

因为在长安任职,又逢“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汉武盛世,司马迁得以结识汇聚于长安的天下贤能之士。包括贾谊之孙贾嘉,公孙季功(或为公孙弘),樊哙之孙樊他广,平原君朱建之子,冯唐之子冯遂,田叔少子田仁,梁人壶遂,杜陵苏建等。然而,对司马迁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董仲舒与孔安国。

司马迁与上大夫壶遂讨论文学之时曾说过:“我听董生说:‘周朝王道衰败废弛,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害他,卿大夫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为使国家政事通达而已’”。

董仲舒

而纵观《史记》可知董仲舒之公羊学对司马迁的影响主要为:

其一,公羊家颂扬汤武革命,主张以有道伐无道,成为《史记》反暴政的思想基础;

其二,公羊家尊王攘夷,主张大一统的思想,成为《史记》贯串全书的主要观念;

其三,公羊家崇让、尚耻之义是《史记》褒贬历史人物的道德标准。

因孔安国为孔子后人,家中有当世失逸的《古文尚书》十余篇,并兼通今古文学。故而司马迁亦尝就《古文尚书》问故于孔安国,学习古文经学的故训,以及别择古文资料的古文学,掌握考信历史的方法。而《古文尚书》作为整个古文学的核心,司马迁写上古三代史亦从中作了大量的引用。

司马迁曾在《史记·孔子世家》给给予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度赞扬。其亦吸收孔子学说和六艺经传的精华,效法孔子精神,继《春秋》作《史记》,完成一代大典。

从司马迁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是崇尚公羊学和孔子的,是儒家学说的支持者和推崇者。而列子所主张的思想则与之大相径庭。

列子对于社会的不公平,对于人心的险恶,存在的事情,实实在在地嘲弄了一番。首先,《杨朱篇》明确地否定君臣纲常、礼仪教条。明确指出,应该让君臣之道止息,认为礼义是伪名,不过是追逐个人荣利的遮羞布。以讽喻的手法先提出“厚味、美服、好色、音声”是获得公民保障的前提,并称之为“达乎生生之趣”,然后反戈一击,抨击侯王为寿、为名、为位、为货的行为,倡导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认为正确的生活态度应该是“不违自然所好”,只有抱着这种生活态度和这样处理人际关系,才能保持人的天性,进而达到做人的理想境界。并指出名声是虚伪的,并以古讽今,对子产准备私授其弟以禄位丑恶现实是厌恶的,是极具批判锋芒的。“今有名则尊荣,亡名则卑辱”,对于社会不公平,对于人心险恶,在作出了犀利地揭露和批判。这就是要求儒家侯王放弃名利和各种私欲,做到返璞归真。

列子

司马迁作《史记》效法孔子作《春秋》,弘扬儒家的史学精神,宣传儒家的价值观念。而列子的思想与司马迁所信奉的针锋相对,司马迁岂能为这样的“邪说”立传,不仅列子没有被史记立传,其稍早的列子所推崇的杨朱也没有被立传。杨朱主张“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