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忠于事实,历经十多年完成史记

在《史记》中,司马迁书写了近几百个历史人物,不同于文学作品的虚构故事,书写历史著作要求作者必须做到出言有据,每一字每一句都必须要有出处。正是从这一原则出发,司马迁才网罗天下故事搜索史料,再加上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载入历史。在司马迁看来,史学理论是有两层含义的,一是涵盖了诸多文学成果,二是尽可能丰富取材渠道和类型,从这两点看来,确定了这部作品的丰富。面对庞大的历史对象,司马先生必须做到听从多家的见解,最大可能地以事实为标准,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编写之后终于完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司马迁和史记

首先来看一下司马先生纂书的素材来源。第一个就是遗留的典籍,汉朝建立后,国家重视古代典籍的收藏并交给专人看护,这给司马迁修史提供了好的资料条件;第二个是文物、图像和雕塑上考究人物所处在年代的特征和事件;第三个是深入底层游历访问、实地调查,司马迁一生共有三次出游,在此期间他挖掘了很多不曾被书入历史的事件,也纠正了学者所传的错误,积攒了实践经验;第四个是接触当事人或者他人的口述资料,其中包括自己的所见;第五个是采集民谣、民谚、散落民间的诗词。司马迁不遗余力地搜集史料,甚至有时置身险境。正是这样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精神才使得司马先生不辱祖德,完成遗志。

司马迁出游

马先生取材丰富,而世上事物有真有假,他又是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将见闻记载入册呢?大致也可以分为六类。以孔子的言论作为鉴别是非的标准;以可以信服的古代文献作为写史依据;区别古代的科学知识和宗教迷信,对于一些毫无根据的怪诞传说不做记录;对于没有功过的人物不做传,对于有过作为的下层人物采取立传,对于对历史有重大贡献的人,只载入轶事,真正做到了精炼不繁琐;成一家之言,说出自己对历史发展的见解。司马先生的取材方法和取材标准使《史记》不流入俗套,对于现代的史实探索方面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司马迁壮游收集资料

无论是遥远的古代史,还是正在发生着的近代史,对于司马先生来说,记入在册的必须是以实录为前提的。据实是历史学家必须具备的从业素质,否则就会沦为宣扬皇帝功绩的人从而历史也就成了皇帝的财产。史家不能曲解历史和漏录历史,对于流传的传说必须进行细致地考证。

李斯

面对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李斯,司马先生根据事实记载,条列了李斯协助皇帝平天下建立先进制度的功绩,同时又记述了他贪腐、谗言二世改变历史的行径,从而驳斥了人们心中固存的李斯尽忠死去的形象。还有一个值得称赞的是,在男尊女卑背景下的司马先生并未流入轻蔑女性的迂腐思想,比如他剥开吕后在政治斗争中的作为而指出吕后的功绩可与始皇并称,对吕后统治而带来的社会安定给予肯定评价。可见,司马迁对于历史采取的态度和两点论是相似的,正是这样才能让历史成为现世的镜子。

司马迁无畏强权

书写当朝历史的司马迁身处强权或利益之下却不染污泥,勇于揭开武帝时期从盛到衰所潜藏的矛盾,暴虐收敛百姓钱财、贪腐黑暗的官场、谄媚的文学作风等弊端。强权之下的司马先生意味深长地以旧王朝来暗示武帝要以史为鉴,正是这样大无畏且怀揣志向的司马迁才成为中华历史上一位脊柱人物。

司马迁记录历史

《史记》能够成为古代文坛的瑰宝作品之一的原因就是作者对于作品的态度,广泛而求实的搜集历史史料,不乞媚权贵而曲写历史。也正是司马迁忠于事实,不辞辛苦地写了十多年完成了《史记》,如此我们才能看到这本巨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