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在历史上的名气很大,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他写了《李广传》,还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称赞他。唐朝诗人王昌龄《出塞》诗中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更让这位汉朝飞将军的威武形象深入人心。
不过,和当时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相比,李广虽然一直名声很好,甚至名震匈奴,可惜官职却一直不高,“不过九卿”,始终没被封侯,因此留下了“李广难封”的遗憾。
威名远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到底为什么难封呢?他是个怎样的人?
一、精通骑射的名将之后
李广有一个很好的起点。
和卫青、霍去病出身于奴仆之家不同,李广的出身明显要好得多:他的先祖李信是秦朝时的名将,李广的家族世代担任仆射的官职,同样世代传承和学习射箭的技能。
即使是在李广这样世代传习射箭的家族中,李广的骑射技艺都是最好的,他的子孙后人虽然也都学习骑射,但是却一直没人能够超越他。
李广画像《史记》中记载了李广出猎时用箭射石头的故事:“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李广出去打猎,看到草丛中的石头,误以为是老虎,于是连忙搭弓射箭,一箭击中。及至走过去看时,才发现是块石头,但是整个箭头都已经射入了石头之中。
李广的臂力和射箭精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有这样神奇射箭技艺的李广显然非常希望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于是只要他听说哪儿有老虎了,就一定会毫不畏惧地前去将其射杀。
这样的李广,想不出名都难。
二、汉文帝的感慨
因为出身好,又精于骑射,李广年纪轻轻就被汉文帝任命为汉中郎,时刻跟随在汉文帝身边。
即使是这样重用李广,汉文帝仍然认为自己没能为李广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他曾经很感慨地对李广说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太可惜了,你没有赶上好时机啊!假如你生在高祖(刘邦)时代,以你这样的身手和勇武过人,肯定能够被封为万户侯的!
汉文帝画像汉文帝之时,更为注重谋求安定的和平环境,所以对周边匈奴的挑衅采取忍让态度,尽量避免大动兵戈。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汉文帝才觉得李广生不逢时,不能以武功赢得封万户侯的机会。
三、汉景帝时的李广
汉景帝时,李广先是担任陇西都尉,后来又改任为骑郎将。
公元前年,吴楚七国叛乱,西汉名将周亚夫统帅汉军主持平叛,李广被任命为骁骑都尉,跟随周亚夫一起反击吴楚叛军。
周亚夫指挥有方,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叛乱。在攻打昌邑城时,李广一马当先,率先夺取了叛军的军旗,立下大功一件,在这场平叛之战中赢得了勇猛过人的威名。
周亚夫平七王之乱线路在平叛中,汉景帝的弟弟所在的梁国受到叛军攻击,向周亚夫紧急求援,周亚夫却始终没有出兵施救,即使汉景帝下诏让他前去,周亚夫都始终坚持没有派兵,由此梁王和周亚夫结怨。
和周亚夫结怨的梁王对李广却很好,他私下授给李广将军印。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虽然李广在平叛之战中表现勇猛,可是在大军还师之后,他却没有受到来自朝廷的任何封赏,只是被派去担任上谷郡(今河北省张家口一带)太守。
李广担任上谷太守,在那里日复一日地防御着匈奴的进击,和匈奴的交战几乎就是家常便饭。李广经常打胜仗,匈奴都很惧怕他,因此不敢轻易进犯。
李广抵御外侮的名声太响亮,即使被派去担任上谷太守都有人为他抱屈,其中就包括陇西太守公孙昆邪。
公孙昆邪是义渠人,汉文帝时归顺汉朝,在这次平定七国之乱中立有战功,被汉景帝任命为陇西太守。
这样一位曾经在疆场厮杀的猛将,居然哭着对汉景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恐亡之。”
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平时也以才能自负,况且他曾经多次和匈奴激战对敌,(如果不重用他)恐怕就会失去他啊!
汉景帝听了公孙昆邪的话,于是就把李广调任为上郡(今陕西最北端)太守。
即使有同僚为自己深情哭诉,可是李广的官职也并没有得到提升,只不过守护的城池从上谷换成了上郡,之后又相继换成陵西、雁门、代郡、云中等,官职都是太守。虽然无论守护在哪儿,李广都以“力战”闻名,但是却始终没有得到升迁。
四、汉武帝时的李广
公元前年,汉武帝即位,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经过汉文帝和汉景帝两朝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之后,汉朝国力大增,汉武帝的对外军事手段逐渐强硬起来,尤其是在对待北方匈奴方面,曾经多次组织大规模出击。
李广之前曾经多次对敌匈奴,久负威名,看起来这位令匈奴胆寒的名将很快就要有用武之地了。
然而,现实却给这位自负的勇将以无情的重击。
卫青画像公元前年,匈奴兵犯上谷,汉武帝派出四路人马阻击:卫青为车骑将军,去往上谷;李广为骁骑将军,出兵雁门。
其余两路则分别由公孙敖和公孙贺率领,出击代郡和云中。
结果,四路人马之中,只有卫青率领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李广的失败非常出乎意料:他遭遇了比己方多出许多的敌人,一番力战之后,汉军大败。当单于知道这队汉军的将领是李广之后,他一向知道李广的威名,于是下令道:“一定要生擒李广!”
当时李广已经负伤,和敌人一番激战之后,终于被匈奴兵士擒获。因为有军令在先,匈奴兵对有伤病在身的李广很是优待,他们把他放在两匹战马拉起的网上,准备送到单于面前请功受赏。
被战马拖着走出了十几里地的距离,一路之上李广都在装死,暗中却在仔细地观察敌人的强弱阵势。他发现离他不远处有一个匈奴兵骑的战马非常不错,于是就趁敌人不备,突然腾空而起,跃上那匹战马,一把将匈奴兵推下马去,紧握手中的弓箭,猛力鞭打马匹,向南疾驰而去。
几百名匈奴兵在后面猛追,李广发力射杀追兵,终于逃脱了追击。
李广从敌营之中逃命归来,回到汉营之中,按照当时军法,被交给官吏审理处置。
按照被敌人擒获的败绩,李广应该被斩首,当时有缴纳赎金就可以活命的规定,李广于是缴纳了一定数额的赎金,保住了性命,被贬为平民。
在这次战役中,卫青赢得了汉武帝对战匈奴的首次重大胜利,汉武帝册封他为关内侯,是四路人马中唯一受到封赏的一位。
李广曾经的光芒好像尽皆被掩去。
五、飞将军
李广退隐了几年时间,直到匈奴入侵辽西,杀死汉朝的右北平太守和守卫右北平的韩将军,汉武帝这才下令任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再次得到了直面匈奴的机会。
李广的威名让匈奴退避三舍,他们称呼李广为“飞将军”,有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数年都不敢入侵,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太平。
六、李广难封
公元前年,李广被任命为后将军,再次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在这次战役中,有不少将领因为战功而被封侯,可是偏偏李广没有立下战功,没有获得封侯和受赏的机会。
汉景帝画像李广有一个堂弟叫李蔡,他和李广一样,从汉文帝时代就从军击胡,两个人都有着超人的骑射功夫和勇决斗志。按照《史记》的记载,“蔡为人在下中”,李蔡为人比李广要逊色,论名声也不如李广,刚开始时,李蔡和李广的官职相同,都曾经担任武骑常侍。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和李广出身相同、武功相近、为人不如的李蔡,在和卫青一起出击匈奴时,因为立下显赫战功而被封为乐安侯,不久就升任御史大夫,后来升任丞相,位列三公。
没有强烈的对比,就没有痛彻心扉的伤害。看着身边原本丝毫不显眼的人物都青云直上、列将封侯,早年就威名远播、声震匈奴的李广,历经多年苦战却始终升迁无望,更与封侯无缘,他怎么能不焦虑和痛苦呢?
和李广同时有一位星象家名叫王朔,李广在愁闷之余曾经和王朔闲聊,他把让自己愁闷的事情一股脑儿都告诉了王朔:
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李广说的话大意是:自从攻打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加的。可是遍观各部队中,哪怕曾经是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远远不如中等人的,因为立有军功被封侯的已经有数十人了。我一点儿都不比别人差,可是却始终没有立下一点儿战功来使自己得到封地和封侯,这是什么原因呢?先生看我的骨相是不该封侯吗?或者我本就命该如此呢?
真是终极发问哪,这必定是历经过无数次失败之后来自灵魂最深处的发问。
这位王朔先生此时大概没有从李广的面相中看出不能封侯的趋势,于是他问李广:“将军您自己回忆一下,可曾做过什么让自己悔恨的事吗?”
李广思忖片刻才回答道:“我担任陇西太守的时候,治下所属的羌人曾经作乱,我采用诱降之计,使得余人前来投降,当天我就把他们都杀掉了。如果说有什么事让我悔恨的话,那就只有这一件事了。”
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王朔说道:“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王朔于是得出结论:人最大的祸患,就是杀死已经投降的人。这正是李广始终不能封侯的原因。
王朔是星象家,他的理论自然是讲因果的,把李广不能封侯的原因归结为“杀降”,听起来有些道理,在战争中,“杀降不祥”,一直都是作战双方尽量避免的。“李广难封”的原因到底是不是这个呢?其实很难追究清楚,能够让人看得清楚的无非是李广因此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而这焦虑最终引他走向了自毁之路。
七、最后一役
公元前年,汉武帝再次大规模派出军队远征匈奴。
此时李广年事已高,但是他却仍然满怀热情地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以他年老为由几番拒绝,最终却还是答应了他的恳求,任命他为前将军,让他跟随卫青一起出征。
临行之前,汉武帝暗里嘱咐卫青,认为李广年老,而且命运不好,不应该让他直接与单于对敌,以免不能如期擒获单于。卫青自然把汉武帝的话牢记在心。
李广墓进军途中,卫青通过俘虏知道了单于的驻地,于是自带精兵前往,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从东路出击。
东路地势迂回,李广自觉卫青有意不让自己与单于对敌,难免情绪郁结,综合多种情况的结果就是:他迷路了。
等李广带领人马赶到聚集地点时,卫青在此之前已经和单于交了手,交手的结果也很明朗:单于战败,但是卫青势单力孤,没能形成合围之势,单于成功逃脱。
卫青向李广询问迷路详情,准备上报汉武帝,李广没有回应,卫青只好派出长史到李广帐中召集人员前去对质。
李广自认为这次迷路完全是自己的过错,于是主动来到卫青的帐中,他说道:“我自从十几岁就和匈奴作战,大小战役经历了七十多次。现在我有幸跟随大将军(卫青)直接对敌单于,大将军您又命令我从远路迂回过去,我偏偏又中途迷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了,终究不能再回去面对那些刀笔之吏了!”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说完这些话之后,李广挥刀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