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奎律髓90卷32忠愤类,杜甫一饭不忘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s://m.39.net/pf/a_5154126.html
前言

瀛奎律髓刊卷三十二为忠愤类,方回介绍:

世不常治,于是有麦秀、黍离之咏焉。庾信《哀江南赋》,亦人心之所不容泯也。炎、绍间,有和江子我诗者,乃曰:成坏一反掌,江南未须哀。子我以为何其不仁之甚。惟出于荆舒之学,京黼之门者,例如此。今取其可以怨者列之,不特臣于君、子于亲,凡门生故吏、学徒、于主、于师皆与。

世上并非总是和平的日子,所以有诗经麦秀、史记黍离之歌。庾信故国灭亡,因此有《哀江南赋》。忠愤,忠于家国,愤恨国家之衰亡。

宋词中的岳飞、辛弃疾、陆游、张孝祥等人的很多爱国作品,都可以归入忠愤类。我们看看唐宋人的五七律是如何表现的。当然,首先提到的一定是杜甫。

一、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正如方回所说的:

此第一等好诗,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

首联两组主谓结构的组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句中转折之意。

颔联句法有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2字是动宾结构,后3字是主谓宾结构。

颈联又一变: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种比较简单,主谓宾结构。

春本美好,然而国破家亡之际,眼中春景也笼罩在一片哀伤之中。这几句诗,景中含情,情景相融。

二、有叹杜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武徳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这一首的颈联,另有深意。纪晓岚提到:

五六赋而比也。

赋,是描写,描写穷猿、老马之状。比是比喻,用穷猿、老马来比喻人物的感受。王嗣奭《杜臆》解释说:

“穷猿”句,比作客之苦;“老马”句,比思归之切。

武徳开元际,苍生岂重攀?从唐高祖李渊,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是唐朝蒸蒸日上的时期,然而天宝时期的安史之乱后,兵连祸结,人间涂炭,诗人有家难回、光阴流逝,杜甫因此而叹息。

三、遣兴杜甫

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

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期。

首句写国之乱:干戈犹未定;次句说家之分散:弟妹各何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这两句的句法有些特殊,拭泪,泪中有血沾襟;梳头,头发掉落满面。后3字前2字的一种结果。因为....以至于,表示一种过分的举动,造成了一种不常见的结果。

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颈联一下子转到一个阔大的境界。

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期。天远地大,老病缠身,估计我不久于人世,应该再没有见到弟妹的机会了。这首诗的尾联和《有叹》相似,直抒胸臆。

四、遣忧杜甫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纷纷乘白马,扰扰著黄巾。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先说尾联,纪晓岚点评说:

结处不斥唐而托之隋,风人之旨。

这首诗明显是写当朝之时。尾联却不说唐朝,而指隋朝,是一种婉转的说法。毕竟中间二联直指当时乱象,诗人在结尾时给朝廷留下一点体面。

受谏无今日,是指唐朝皇帝不接受贤臣的建议。乘白马,著黄巾,以侯景之乱、黄巾之乱,来暗喻唐朝当时的安史之乱、外族入侵。

焚烧何太频?诗人在结尾提出了问题,第3句是答案之一,但是当时的乱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什么原因呢?诗人只管作诗,不是写论文,故意留给大家一个思考的空间。

结束语

关于杜甫的这些忠愤类作品,方回分析说:

天宝十四年乙未冬,安禄山反,老杜年四十四。自是流移转徙,一为拾遗,一为华州功曹,一为剑南参谋。至大历五年庚戌卒,年五十九。凡十六年间,无非盗贼干戈之日,忠臣故宜痛愤,而老杜一饭不忘君,多见于诗。....皆哀痛恻怆,令人有无穷之悲。彼生世常逢太平者,乌足以语此.

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有杜甫那种切身的感受。不过,如今的世界正处于变局之中,不可不居安思危。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忠愤类习作90五律《观日出》

沧海暗流涌,疾风山欲倾。千年松不倒,万里鹄纵横。

冷对鬼神舞,遥怜鹬蚌争。雄鸡一声唱,天下忽长明。

老街味道

瀛奎律髓89·卷31宫阃类,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