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因其契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是目前能够看到得最早的文字之一。甲骨文的发现有一段传奇,北京的金石学者王懿荣看病,在中药铺买来一味叫做“龙骨”的药材,发现上面竟然有文字。由此,学术界展开了对甲骨文的研究工作。在甲骨文的研究辨识工作中,有四位学者贡献最大,他们分别是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和郭沫若。年,罗振玉在作家刘鹗处看见了甲骨文的墨迹拓本,他立刻被吸引住了。他觉得这些古老的文字很有研究价值。当时刘鹗收藏了大概片甲骨,罗振玉劝说刘鹗把他的藏品整理出书,让更多的学者参与研究这些文字。两年后,《铁云龟藏》诞生,这是第一部关于甲骨文的著录。罗振玉此后也开始了甲骨的收集工作,他收集到大概3万片甲骨,写出了6种关于甲骨文研究成果的著作。,罗振玉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查明了这些甲骨在河南安阳出土,他根据研究甲骨文的成果初步判定,安阳和《史记》中记载的“盘庚迁殷”有密切关联。王国维曾经是罗振玉的好朋友,他们二人恩怨半生。比较公允的看法是,如果没有罗振玉的帮助,王国维很难成为学术界的一颗明星。王国维从年开始,跟随罗振玉研究甲骨文。年,王国维独立完成论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标志着他在甲骨文研究领域的成果已经超越了罗振玉。这篇论文也是甲骨文被发现后,第一篇有科研价值的论文。王国维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史记·殷本纪》中的记载真实可信、有据可考。此外,王国维通过研究甲骨文完成了另一篇重要学术论文《殷周制度考》,介绍殷周时期相关制度的变革。立子以嫡、宗法制度、同姓不婚、分封制等都是此篇论文中的研究重点。董作宾是甲骨文研究领域的考古专家,他本身就是河南安阳人。他从20世纪20年代起,一直致力于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他通过考古学的方法研究甲骨文,形成了对甲骨文的断代研究体系。根据董作宾的研究成果,甲骨文被分为了五个时期。分别是武丁及其以前,祖庚、祖甲时期,廪辛、康丁时期,武乙、文丁时期和帝乙、帝辛时期。郭沫若研究甲骨文50余年,代表著作有4部。郭沫若研究成果的独到之处在于,他通过甲骨文中的卜辞进行社会史研究。同时他特别看重甲骨文的辨识工作,他提出了“识字是一切探讨之第一步”的科研要求。直到现在,甲骨文的辨识研究还在进行中,甲骨文单字破译的奖金高达10万元。拓展阅读美轮美奂的山水册页,清代宫廷画家谢遂绘《四季册页》朝秦暮楚,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吴三桂韩愈门下弟子,擅写现实主义作品,中唐诗人张籍秀润苍浑,王原祁代表作《春崦翠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