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
讲历史故事
计划开启一个大工程,可能要好多年完成,就是边读《资治通鉴》,边在公号写笔记,主要是通俗的把历史故事讲出来。希望能遇到有兴趣的人一起读,或者看我写的内容,也能了解通俗版本的通鉴故事。
周纪·卷一
周威烈王(公元前年-公元前年)
公元前四零三年(前)戊寅
魏文侯形象塑造
魏国是战国七雄的第一雄,司马光也用了很多笔墨来塑造魏文侯的光辉形象。儒家认为怎样才是合格的统治者,从对魏文侯的塑造可见端倪。以下一系列事件可以体现:
魏文侯非常尊重人才,他拜当时的名士卜子夏和田子方为师,卜子夏是孔子的高徒,就是“过犹不及”这个成语里的主人公。同时,他在每次路过段干木家时,都是行礼,这个段干木很可能是老子的后人。魏文侯礼贤下士、尊重儒家学士,就像天下人传递了一个他尊重人才和渴望人才的信号。
魏文侯的守信用。一次魏文侯正在跟群臣宴会饮酒,玩的高兴,突然下起了大雨。这时,他命人驾车要去野外。旁边有人问,正喝的开心,还下这么大雨,去那里干嘛?魏文侯说,他跟看守山林的官员约好了要一起打猎,怎么能失约呢?即使下雨了也得跟人家说一声,然后就自己去了,亲自跟对方取消打猎的约会。
这个故事透着很多蹊跷,既然约好了打猎,为什么还要宴会饮酒;为什么下雨了不能派人去跟对方取消约会。可以想见,魏文侯很大可能就是故意要在大臣们都在的时候来这一出,体现自己的守信用。
还有就是跟赵韩两国的相处之道。赵魏韩三个国家从地理上正好是南北排列,赵国在最北,韩国在最南,魏国在中间,所以赵国韩国想打架,就得路过魏国。一次,韩国想打赵国,来找魏国帮忙,魏文侯说,赵国是我的兄弟,我不能从命;之后,赵国又反过来想打韩国,也来找魏国帮忙,魏文侯又说,韩国是我的兄弟。两次拒绝把韩赵两国都得罪了。
不过魏文侯也没有特意跟两边解释,等韩赵两国从对方那里听说魏文侯都拒绝了对方的邀战,都佩服魏文侯的义气,把魏国当大哥了。这时的魏文侯也配得上这个大哥,他在魏国已经当政45年,而韩景侯和赵烈侯刚上位7年,在政治资历和手法老练上都有差距。
君仁臣直
魏文侯派乐羊去打中山国,中山国在中原诸侯眼里算是蛮夷。当乐羊打下中山后,分封给了太子魏击,魏文侯在朝堂上询问大臣自己对中山国的处置如何。大臣们纷纷称赞他是仁君。魏文侯正高兴着呢,一个叫任座的大臣发言了,他说打下中山国,不分封给弟弟却分封给儿子,这算什么仁君。
一听这话,魏文侯特别生气,就要收拾任座,任座一看情况不妙就跑了。魏文侯接着问大臣翟璜,你觉得我分封给太子对不对。这个问题太凶险了,回答对吧,得罪魏文侯弟弟和任座等人,回答不对吧,相当于否定魏文侯。这种送命题比问妈和老婆掉水里救谁还难。
翟璜示范了一次教科书级别的回答,他肯定魏文侯是仁君。魏文侯问为什么,他说,我听说“君仁则臣直”,看到朝堂上又任座这样的直臣,我就知道这是因为有仁君。这马屁拍到最高境界,魏文侯大喜,又把任座请了回来当做上客来证明自己是仁君。
翟璜的应答技巧,在脱不花老师《沟通的方法》里有讲过,遇到一些冲突型沟通场景,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对抗,而是可以换口径、换场合、换角色和换时间几种方法,翟璜就用了换口径的方法,把问题带到了另一个维度。另外,读这个故事可能会有点熟悉感,唐太宗、皇后和魏征也演过这一出,这类似于历史故事的叙述模板了。
乐羊伐中山是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包括食子殉军功、谤书盈箧的故事,不过司马光把这些内容都忽略掉了,可能是觉得这些行径不值得一书。
君子不器
还有一次,魏文侯和田子方一起饮酒,旁边有乐官在演奏音乐。听到某一段乐音后,魏文侯指出,编钟的敲击音不和谐,左边的编钟音高了一些。看得出魏文侯是个行家,边喝酒边能听出乐器本身的音高差异。
这时候田子方笑了笑说,臣听说“君明乐官,不明乐音”,君主要做的是选拔好乐官,而不是自己去研究乐音。今天看到魏文侯您这么擅长乐音,臣担心您在人才选拔上有问题。田子方说得非常直率,而魏文侯没有生气,点头称是。
田子方说的就是儒家“君子不器”的道理,君子不能专精于某一技术领域,不然就成了器具一样,而是要做好人才的管理。
田子方论贫贱者骄人
魏国太子魏击坐车出行时,路上遇到了田子方,魏击知道他是魏文侯当做老师来礼遇的人,就下车行礼问好,但田子方却不以为意,没理魏击。魏击怒了,冲魏击说,富贵的人举止傲慢就算了,你一贫贱之人凭什么也这么傲慢?
田子方回说,当然是贫贱的人更应该傲慢,富贵的人怎么敢傲慢。如果是国君傲慢骄横,那他就会失去国家,如果大夫傲慢骄横,就会失去他的家族。没了国家、没了家族的国君和大夫,没人再会以国君和大夫的地位来对待他们。而贫贱的人,如果说的话不被认同、行为不被接纳,那收拾好衣服走就是了,到哪不是被作为贫贱者对待。反而没什么可失去的。
魏击被这么一说,觉得有道理,上位者应该谦逊有礼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因此感谢田子方的点拨。
内容说明:记叙的历史内容均取自《资治通鉴》的史料记载,跟其他史书的记载差异可留言讨论。
小飞侠w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