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千年重温司马光

北京荨麻疹医院哪里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95950.html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夏县三晋文化研究会20余人,驱车前往司马温公祠,近距离领略温公精忠粹德,感知千年国学文化。司马温公祠,我曾数次走进这里,去探讨北宋名臣司马光的生命轨迹。每去一次就加深一层对司马光的了解,就增添一分对这颗史学巨星的敬意。司马光(年——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他是7岁便因破瓮救友而名震京洛的机智少年,也是编纂鸿篇巨著巜资治通鉴》的政治家和史学家,还是宋朝历仕四朝的一代名相。《宋史》高度评介他:“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司马光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他的故事亦传颂千古,足见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国竭尽忠诚纵观史册,司马光所以深入人心,正是由于他的诚心——对国家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对百姓爱民如子,执政亲民。宋仁宗宝元元年,司马光荣登进士弟,历官政绩卓著。宋神宗时,司马光留守西京,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资治通鉴》。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著史刻苦勤奋,锲而不舍,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著称于世。司马光深感朝廷的信任和国家的重托,决心以身报国。他为相历官,不分昼夜地操劳大小事务“欲以身殉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同僚和属下看到他操劳过度而体力衰弱,就用诸葛亮食少事烦以身殉职的事例劝诫他。他却更加努力工作,以致病情日益加重,弥留之际昏迷不醒,嘴里喃喃而语的还是朝廷之事,把一颗心全都操在国家上。正如《宋史》对他的评价:“诚心自然,天下敬信”。司马光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堪称典范,深受后人的爱戴和敬仰。为官清正廉洁司马光一生戒奢戒侈,清廉节俭。他为官四十余载,两袖清风,虽位至尚书仆射兼门下侍郎,堂堂的一朝宰相,但他却“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绵帛”,平时布衣素食,十分俭朴。操劳国事,却不图回报,除了薪俸之外,从不收取非份之财。司马光的宅第十分简陋,仅可蔽风挡雨。由于夏日酷热难耐,他便在家中挖地丈余,以砖砌成地下室,点起油灯,继续工作。司马光的住所不远处,是北京留守宣徽王拱辰的新建别墅,占地广阔,气势宏伟,楼高三层,最上层的朝天阁高耸入云。司马光友人来洛阳时,看看王拱辰的朝天阁,又瞧瞧司马光的地下室,戏言道:“王拱辰上天,司马光入地。”一时传遍洛阳。嘉佑八年三月,仁宗皇帝诏赐司马光价值百万的金玉珍宝和丝绸。司马光三次上书谢绝,不愿受赏,但几次都未被批准,最后他将赏赐自己的一份交给谏院,充做公用经费。司马光做官为相多年,位高权重,本可以拥有万贯家财,富甲天下,但他不骄纵奢侈,独守清贫,从不私取分文,这并不是因为他富有,而是因为他一生品行端正,克己奉公,廉洁无私。司马光在夫人病逝时,竟然穷得无钱安葬,最终只能变卖田产方才安葬了妻子。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处事磊落的千古伟人,以他的高贵品德践行着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为人诚实守信司马光一生“以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司马光自我评价:“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其胸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论是为官、治学还是处世,始终秉持着诚信之道。司马光晚年时,生活拮据,家中有一匹良马,高大有力,性情温顺,毛色纯正。为补贴家用,他只得忍痛割爱,让仆人牵到集市上卖掉。临去前,司马光特意嘱咐仆人:“咱家这匹马平时倒好,但到了夏天容易犯肺病,你一定要提前告诉买马的人。”仆人笑道:“哪有说自家瓜苦的,别人从外表又看不出来,若提前说了,不是要少卖钱吗?”司马光正色道:“少卖点钱事小,不讲真情坏了名声事大,做人必须诚实守信!”后来,老仆照实卖马,集市上的人都赞扬司马光的诚实。诚实的操守不可能凭空而来,而是得益于良好家风的熏陶。司马光在书信中曾讲过一件对他影响深远的家教故事。司马光五、六岁时,想吃青胡桃却不会剥,有婢女帮他用热水将皮烫脱,司马光姐姐好奇地问他是谁剥的皮?司马光说是自己。此话正好被父亲司马池得知,父亲厉声斥责司马光:“小子怎能说谎骗人呢?不是自己剥的绝不能说谎骗人。”由于父亲在他第一次犯错时就给予严历的批评,适时给予正确的教诲,司马光认识了错误。此事让他刻骨铭心。生命诚可贵,“诚信”价更高。司马光认为,诚实与守信,既是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基础,更是人生一张珍贵的名片。只有诚信做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为人节俭正直司马光生于官宦之家,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能立名成业,侈必堕落自败。”他在训子之文《训俭示康》中有一段话,至今被世人传诵:“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们嗤笑吾固陋,吾不以为病。”翻译成白话文:“人们都以奢侈靡费为荣,我却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嗤笑我固执鄙陋,我却毫不在意,不认为有什么不好。”司马光在《训俭示康》文中,例举了历史上和当时一些“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的事例,并论述其原因是“俭则寡欲”“侈则多欲”。意思是说,节俭能去除人的非分的欲望,为人处世能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公公正正地办事。相反,官员奢侈,就容易贪渎,不按正道办事,招致祸患;老百姓习惯于奢侈的生活,就容易不学无术,坐吃山空。司马光用亲切的笔调,朴实的话语,教育儿子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在《温公家范》中,司马光告诫天下的父母,给子孙留过多财产并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要教会子孙“以德以礼”,“以廉以俭”,廉洁俭朴的优良品德才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庆历元年(),司马光父亲司马池病逝于任上。司马光与兄长司马旦一起护送灵柩回到故乡安葬。族人们认为司马池是当朝高官,丧事不能太草率简约,不能伤损司马家族的名望,要请先生,看风水,摆酒席,宴宾客。司马光拗不过族人,便只好同兄长一起找到一位能言善辩的风水先生,向其讲明节俭办事的想法。先生深知司马光的平生作风和良苦用心,慨然答应帮忙。次日,先生来到司马家,摆出占卜的架式,看看风水,算算生辰八字,翻翻《葬书》条文,最终得出结论:丧事戒奢就俭,戒繁就简,可保司马家后代大吉大利。族人们听先生讲得有理有据,便同意他的看法,节俭地安葬了司马池。在北宋贵族奢侈成风的流俗中,熟悉历史的司马光对这种社会风气深感忧虑,写书信教导后辈力诫奢靡,谨身节用,避免不良社会风气侵蚀。司马光认识到节俭的意义,能节俭办丧事,是难能可贵的,令古往今来的人钦佩不已。元祐元年(),一代名臣司马光溘然长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死时家里陈设萧然,一贫如洗,惟有图书盈几,枕边还放着一卷刚刚读过的《役书》。入殓时,相府按照他的遗嘱,让他穿着平日的旧衣服,盖着那床好友范镇赠给的旧被子入殓。去世后,送葬之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以至画像祭奠的“天下皆是,家家挂像,饭食必祝”。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宰相,能得到民众这样广泛真诚的悼念,实属罕见。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节俭办事,不是强求大家节衣缩食,而是反对无度挥霍,漫天铺张。如果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物质享受上,疏忽了更多的精神追求,就会悲哀的发现,快乐离我们反而越来越远了。为业鞠躬尽瘁在编修《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不论春夏秋冬,废寝忘食,披衣挑灯,夜以继日,持之以恒,他付出了19年的心血,终于在宋神宗元丰七年()完成了一部惊天动地的巨著《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近万字,记载了16个朝代前后年的历史,开创了我国编年体通史的先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为历代君王提供宝贵的治国安邦之秘诀。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将战国时代至宋朝的历史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使得华夏文明史得以形成更加明确的脉络和体系,同时又从思想的层面对各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加以评述。这样一来,后人读《资治通鉴》,不仅能够清晰地了解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而且可以清楚的知道不同时期思想领域的发展,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资治通鉴》书中,一个个典故,明明白白的启发后人如何为人处世;一面面镜子,让人们年年岁岁引以为戒;一声声警钟,时时刻刻长鸣在人们的耳边。一个“鉴”字,使历代统治者有了为政治国的圭臬,使历史在导航中有了便捷轻松的运转轨道。司马光呕心沥血撰修的历史名著《资治通鉴》,随同其公正、廉洁、勤俭无私的品格,似沥沥春雨,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影响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发展进程。《资治通鉴》著述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作者的本意。实际上,它不仅成为历代封建帝王和领袖人物的必读之书,也为全社会提供了为人处世的借鉴,更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真实、无可争辩的文献和宝贵的精神遗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司马光用他生命的辉煌再现了历史,滋润着世人,在中国文明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综上所述,司马光这五种文化,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出一代廉相司马光忠于职守,办事稳妥,脚踏实地,政绩卓著的光辉形象。司马光离开我们已经一千多年了,他忠于君王,取信于民,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温良谦恭,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德才兼备的高风亮节,在历史的天空中永远闪烁着永恒的光芒。作者:彭建国单位:夏县博大学校本号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温馨提示: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