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纪十五-十六(公元年-公元年)
(此篇题目与文章内容无关,与当下心情有关)
在北方,冯太后为情人报仇,毒死了献文帝,孝文帝拓跋宏继位。考虑到冯太后并不是献文帝的生母,这个操作还可理解。但在南方,久病不愈的皇帝刘彧杀死了自己的三个亲兄弟(异母),自剪羽翼,为萧道成篡国铺平了道路,这番操作却是匪夷所思了。
注:北魏一朝,一旦儿子被立为皇太子,其生母必然被赐死,为的是防止外戚专权。子贵母死,很残忍的事儿。
主要事件
1.刘宋:宋明帝刘彧病重,担心身后自己儿子镇不住各位叔伯,于是杀了亲兄弟刘休佑、刘休若、刘休仁;诛杀平叛时的功臣寿寂之、吴喜;并赐死自己的小舅子王景文。刘彧去世,其子刘昱即位。
2.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禅位于儿子孝文帝拓跋宏,自称太上皇。
3.刘宋:唯一没被刘彧诛杀的兄弟刘休范起兵造反。兵锋直抵都城建康,萧道成请缨在新亭作为第一道防线抵抗叛军进攻。随后魔幻的一幕发生了,萧道成部下张敬儿诈降后杀死刘休范,兵乱中却弄丢了刘休范的人头;刘休范部下并不知道老大已经挂了,全力进攻下几乎攻克建康城。最终刘休范身死的消息还是传了出来,叛军于是被平定。经此一役,萧道成打牢了此后称帝的基础。
4.北魏:冯太后因为之前献文帝杀了她的男宠李奕,于是找机会毒死了献文帝。这不是八卦,这是正史记载。
5.刘宋:建平王刘景素在京口起兵发动叛乱,被萧道成派兵扑灭。
6.刘宋:刘昱残忍暴虐,被身边弄臣杀死,萧道成迎刘准即位,为禅位夺权铺路。沈攸之起兵,同一时间在建康城内以袁粲为首的朝臣发动政变呼应,意图剿灭萧道成,最终内外都以失败告终。自此,萧道成篡位再无阻拦。
主要人物:
刘宋:宋明帝刘彧、刘休仁、袁粲、褚渊、萧道成、沈攸之、刘昱
北魏:冯太后、拓跋弘
一、王景文的胆色
我们常常认为皇亲国戚都是酒囊饭袋或者绣花枕头,但这个故事的主角王景文——皇帝刘彧的小舅子,却是一个另类,一个猛人。
设想有一天你正在下棋、喝茶,突然被告知下完这盘棋你就要被强制执行死刑,离开这个充满眷恋的尘世了,试问你还有心情去花心思想怎么赢得这盘棋吗?
宋明帝病情加重,考虑到死后皇后王贞风一定临朝主政,而她的哥哥江安侯王景文以国舅的势力非当宰相不可,王氏家族强大,可能会有篡位的想法。
己未(初七),明帝派人送毒药给王景文命他自杀,并亲写诏书说:“我与你为多年朋友,为了保全王家一门,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使节到时,王景文正与客人下围棋,打开封套看罢,放到棋盘下,神色不变,正想着与客人争先打劫。一盘棋下完,把棋子收到盒内,王景文慢慢地说:“接到圣旨,命我自尽。”这才把明帝的亲笔诏书拿给客人看。中直兵焦度、赵智略非常愤怒,说:“大丈夫怎么能坐以待毙,州中文武官员数百人,足可以一拼。”王景文说:“我知道你们的心,如果要想帮助我,应当为我家男女老少一百余口想一想!”于是研墨写奏,回敬诏书,引罪自责,饮药身亡。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版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直面生死时淡然处之,《资治通鉴》这一系列从开篇公元前年起,到南朝宋即将灭亡之际,九百年间,不曾见过几人有如此风采,反正我是做不到的。
二、个人节操vs国之栋梁
袁粲作为刘彧的托孤重臣,在萧道成篡位野心越来越明晰之际,发动政变,最终失败身死。在死前,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袁粲与刘秉正在总部东门城楼上,望见西门起火,打算返回总部。下城后,命人燃起火把,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本来就知道,一根木头不能支持住大厦的倒塌,只是为了名分和道义,才到今天这个地步。”戴僧静在黑夜掩护下,跳进城墙,提刀前进。袁最发觉有外人,急忙用身体护住袁粲,戴僧静立刻上前举刀猛砍,袁粲对袁最说:“我不失为忠臣,你不失为孝子。”父子同时被杀。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版袁粲把自己评价为忠臣,认为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匡扶社稷。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用自己的命来践行了刘宋臣子的本分。
但南朝史学家裴子野并不认可,他是这样评价袁粲的:
袁粲是民众的期望,国家的精英,身负重大责任,但智能不足以铲除奸恶,权术不足以处理变局。政权萧条崩溃,他面对危险却无力扶持。等到国家衰败,天下将要改朝换代,袁粲困在斗大的小城之内,面对万死而不推辞,这只是个人的节操,而非栋梁之才。
袁粲的个人品德,毋庸置疑。和他同为托孤重臣的褚渊,为了活命则彻底倒向了萧道成一边,可谓毫无节操。当时都城建康流传着歌谣:“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
治理国家,个人品德固然很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才能(治国、政治制衡、人情世故等等),可惜这些袁粲都不具备。他是一个值得尊敬与同情的厚道人,但却不是一位社稷良臣。
三、刘昱的暴虐
刘彧儿子刘昱继位,其表现出来的暴虐,如果没有史书“艺术”加工的话,可谓令人发指。关于刘昱的暴行,萧道成为了给自己篡位贴金,一定会在史书上丑化刘昱,但相信大部分记载还是真实的,试看一两例:
刘昱骄纵横暴尤为严重,没有一天不出宫,不是晚上出去,凌晨回来,就是凌晨出去,晚上回来。随从人员手持短刀长矛,路上的行人,不管是男是女,,不管是狗、马、牛、驴,只要碰上,立即诛杀,无一幸免。百姓忧愁恐惧,店铺及行商,全都停止经营,家家户户,白天闭门,路上行人几乎绝迹。钳、锥、凿、锯,不离刘昱左右,只要稍看不顺眼,便顺手抓起凶器,当场杀人剖腹。一天不杀人,就闷闷不乐。皇太后经常教训刘昱,刘昱很不高兴。正逢端午节,太后赏赐给刘昱一把羽毛扇,刘昱嫌它不够豪华,下令御医配制毒药,打算毒死太后。左右劝阻他说:“如果真的这样做,陛下便应该在宫内守孝了,怎么还能出入宫门玩耍游戏?”刘昱说:“你这话很有道理。”于是打消主意。一天,刘昱一直闯入领军府,当时天气炎热,萧道成正裸身躺在那里睡觉。刘昱把萧道成叫醒,让他站在室内,在他肚子上画一个箭靶,自己拉紧了弓,就要发射。萧道收起手板说:“老臣无罪。”左右侍卫王天恩说:“萧道成肚子大,是一个奇妙的箭靶,一箭射死,以后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箭靶了。不如改用圆骨箭头,多射几次。”刘昱就改用圆骨箭头。一箭射去,正中萧道成的肚脐,他把弓扔到地上,得意地大笑,说:“这只手如何!”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版刘昱对百姓、对母后、对重臣、对近侍都如此折辱与暴虐,逼得人人自危,这样的君主怎么可能长久坐在高座之上?
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为何总有刘昱这样的君主不明白?就像《冰与火之歌》里的梅葛、葛雷乔伊、黑心赫伦,这些角色定不是马丁老爷爷生搬硬造出来的,相信在西方历史中也可找出对应的人物。打小娇生惯养,在万人众星捧月中生长,培养出以自我为世界中心、完全不顾及旁人感受的性格,是这些君主成为暴君的原因之一。
“溺子如杀子”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题外话:上海疫情是最近的热点。在这漩涡中心,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言论——善良的、温馨的、丑恶的、伤心的,也暴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与矛盾。所有这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因为无一例外曾在某个历史的角落里出现过类似场景。后续将如何发展?以历史的角度来看,有两种结局:挺过去了,整个国家的筋骨将更加强健,正所谓多难兴邦;挺不过去,那将是一个很危险的局面。因此,上海疫情并非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事关国运一战。
没错,这确实是一场“战役”,除了看不见硝烟、看不见敌人,却有着战时所有的一切:恐慌、饥饿、死亡、谣言、对立、猜疑、残酷……只不过战时武器打击的是肉体,材料是火药黄铜;而如今的武器打击的是人心,材料是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生命。战时的残酷大部分落在军人身上,当兵吃粮,保家卫国责无旁贷;而如今的残酷落在普通人身上,相信这是每个人所不想也不能承受的。
一道选择题:第一个选项是%死10个人,第二个选项是50%概率死1个人或者50%概率死个人,怎么选?身处漩涡中心的我没有答案,你们呢?
往左,虽未切身体会却似有切肤之痛;往右,貌似坦途却有如芒刺在背。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