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这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作为二十四的开篇之作,史记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史记究竟史一本什么样的书。今天我们就来聊赖史记这本书。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开创了几个第一,第一本以纪传体体裁写的历史,第一本通史,它不仅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很多朋友都知道史记是司马迁的高作,那么关于司马迁你又知道多少呢?
司马迁简介司马迁(公元前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迁之所以喜欢历史这一行与其父亲有分不开的关系。司马迁乃西汉司马谈之子,司马谈这个人很不简单。司马谈,西汉时史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华池村)人。他博学多识,曾随当时著名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知识,从哲学家杨何学习《易》,汉武帝元丰年间,司马谈担任了太史公这一职务。太史公是一个专门记录皇帝言行举止,生活起居的史学官职。自周朝礼仪崩,历史在春秋到汉初成了一个断代,再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些先秦古籍,历史记载毁于一旦。这时候太史公就有了要写一本通史的想法。
司马谈任太史令期间,曾对先秦的思想发展史作过广泛的涉猎和研究。他将研究成果整理撰成《论六家要旨》,对先秦各学派的思想特点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是一篇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至今仍是史学界研究先秦思想史、哲学史的珍贵文献。
不过上天似乎对太史公司马谈开了一个玩笑,正当他准备奋笔疾书的时候,武帝元封元年(前),他随同汉武帝赴泰山封禅,途中身染重病,留在洛阳,不久即卒。他在弥留之际,把这个遗愿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迁。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职,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身体力行,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
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山。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汨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今河南开封),回到长安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身边。
司马迁幼时受父亲影响衷爱历史文学,这为他以后写史记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二十岁后那些年游历天下,增强了博文见识,对历史遗迹的考证也弥补了当时文字记载的历史缺失和误谬。
司马谈去世不久以后,司马迁就继任了父亲的官职,担任太史公。这也是史记为什么又被成为太史公书的原因。
以上就是四君子和大家分享的,纪实:鲁迅高度评价的史家绝唱,居然和司马家族难舍难分,受教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
文/四君子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