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涉及原著卷目:《史记·吴太伯世家》
上一节我们讲季札识大体的时候,提到了公子光篡位为吴王,公子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王阖闾。他之所以名声在外,因为三个方面:与伍子胥和孙武的君臣际遇、弑君篡位的历史典故、攻占楚国国都的高光时刻。
我们先来说吴王阖闾的第一件事,与伍子胥和孙武的君臣际遇。这俩人的具体故事,我们在其列传里再说。只讲讲跟阖闾最紧密相关,体现阖闾性格的。我们说明一下,凡是单独有列传的,我们都会至少安排一节单独讲他,因此在他不是主角的篇章里,只会把他和主角最相关的事情讲一下,一来避免喧宾夺主,二来避免将来再讲他时内容重复。
伍子胥见到阖闾时,阖闾还不是吴王。伍子胥当时是奔着投奔吴王僚的。他想说服僚去攻打楚国,因为伍子胥和楚国国王仇恨很大,为什么结怨我们在其列传里讲。
我们接着说伍子胥做吴王僚的工作,建议他攻打楚国。但是当时还是公子光的阖闾反对,认为打楚国对吴国没好处。阖闾持这个观点,有公心也有私心。公心是,当时楚国强大,客观上的确不适宜攻楚,这从后来吴国出兵被楚反包围的事情也能说明这一点。私心是,他知道伍子胥是个人才,他想笼络过来,要实现伍子胥的愿望,也是他来帮忙实现。
而伍子胥也很聪明,从这件事上也判断了阖闾的意图。所以他马上干了一件事,就是找到了专诸这个勇士,把他献给阖闾。最终阖闾也是靠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这个我们一会儿细讲。伍子胥推荐完专诸后,自己就跑乡下种地去了。他这个举动很好理解。他就是避免被溅一身血,静待刺杀成功,然后再被阖闾起用。《史记》原话就是这个意思,并非我推测。
再说阖闾和孙武的相识。孙武带着自己写的兵书去见阖闾,那个时候阖闾已经是吴王了。阖闾说,你书写得不错,咱们能实际演练一下吗?孙武说可以呀。阖闾跟他半开玩笑地说,能不能用我的这些姬妾宫女来演练?孙武又说,可以呀。于是阖闾就真让孙武带着娘子军们去尝试了。
要说这心态,阖闾我只能理解为,一方面是玩笑心态,另一方面呢,也是看孙武兵书写得头头是道,想给孙武出难题。
于是孙武就带着阖闾的姬妾宫女们开练了。孙武任命阖闾的两个宠妃做队长,但是她们不听号令,孙武要斩他们。阖闾求情,说没有这俩人,他吃不好睡不香。但是孙武拒绝了阖闾的求情,还是杀了他们。经过这种杀一儆百的训练,娘子军们军容整齐,号令严明。阖闾很欣赏孙武,任命他为将军。
从这个故事来看,阖闾在江山和美人之间,是不含糊的。试想,他如果硬要求情,孙武是没法杀这俩人的。而且事后很快封孙武为将军,可见他对人才的认可。
伍子胥和孙武,在吴国强大的过程中,起到了阖闾左膀右臂的作用。他对这两个人的重用,体现了他识人用人的明君之能。
要想发挥君主的能力,得先当上君主。那么阖闾是怎么成为吴王的呢,我们接下来聊聊他弑君篡位的事情。我先说明一点,他弑君,本身是一种野心的体现,而不是诛杀昏庸君主。他篡位的逻辑,我们上一节讲过了,在此不赘述。我们今天主要提一下他弑君的方式,因为这次弑君,引出了后世在吃鱼方面的一个规矩,你没看错,就是吃鱼。
他弑君,使用的方式是刺客暗杀。刺客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伍子胥给他推荐的死士专诸,他先给专诸鼓劲画饼,意思是说,你放手去干,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的妻儿老小我会照顾好。之后,他趁吴国对外用兵,国内军事力量薄弱时,策划了一次鸿门宴。过程是这样的:
他邀请吴王僚来家里喝酒。吴王僚答应了,但是也很谨慎,对阖闾是有防范的,他在王宫一直到阖闾家的路上,都布置了警卫。
席间,阖闾借口说脚疼就离开了,给专诸使了个眼色,然后躲在暗室里看戏。专诸呢,装作上菜的,端来一条鱼,其实呢,他是把一支匕首藏在这条鱼里。鱼端到吴王僚面前后,专诸从鱼腹里拿出匕首,不顾吴王僚身边有亲兵防备,以鱼死网破的精神就刺向吴王僚。最终结果是,吴王僚被专诸刺死,专诸也被亲兵杀了。
于是阖闾顺利弑君继位。他也兑现了对专诸的承诺,封专诸儿子为上卿,这个官位在吴国内肯定是排进前十名了。
当年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用一卷地图藏匕首,没有成功。这次用鱼藏匕首,成功了。所以后人在吃鱼的时候,为了礼貌起见,有个规矩,编成了顺口溜:献鱼不现脊,头朝左,尾朝右。意思是,给客人上菜上鱼的时候,鱼肚子要朝着客人,鱼头朝左,鱼尾朝右。
其实啊,从方便的角度,这也是更方便客人动筷子的。因为鱼脊背如果对着客人,脊背肉硬,筷子很难直接戳进去。我们家乡在北方,北方对这句顺口溜就改造得更复杂些,叫做:献鱼不献脊,头朝东,尾朝西。因为北方的房子,基本是东南西北很方正的,客人一般是面朝北坐。所以这条鱼摆放时,就是“左侧卧”的姿势,不过这个姿势,就是头朝右,尾朝左了。
最后我们再说一下阖闾在位期间的战争,尤其是攻陷楚国都城的事情。
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马上起用伍子胥。伍子胥与楚国仇深似海,这也就意味着,吴国和楚国,要开始死磕了。有了伍子胥和孙武的辅助,吴军就像开挂一样。在阖闾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对外用兵,全部取胜,其中除了五年那次是打越国,其他都是和楚军作战。
阖闾九年,他迎来了高光时刻。带兵围攻楚国都城郢,五战五胜,将楚昭王逼得出逃,吴兵进入楚国首都。随后,在阖闾十一年,吴国再次攻伐楚国,逼得楚国迁都,从郢(郢,音“影”)迁到了鄀(鄀,因“若”),也就是从今天的湖北江陵县迁到湖北宜城市。
阖闾十九年,发动对越国的战争,越王勾践率兵迎战。但是这次用兵并不顺利,在姑苏也就是今天的苏州打了败仗。阖闾手指受伤,最后因伤病而死。考虑到受伤位置,我推测,可能是破伤风。
一代枭雄,因战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我在写《伴读中国史》时,尽量不对人物尤其是处于政治中心的人物,他们的历史贡献,做太多定性的评价。而是把史实捋清楚,并据此提出一些对人物性格和人物行为的分析推测,从而分享给大家一些思路。而这个人的盖棺定论,每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总结出自己的结论。
阖闾临死前,对太子夫差说,你能忘记勾践的杀父之仇吗?夫差回答,不敢忘。阖闾死后,夫差继位。我们要追问一句,他遵守自己对父亲的承诺了吗,他是怎么处理与越国关系的呢,这里面有西施什么事吗?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