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真相项羽成功复制了巨鹿之战遥望燕

当年,项羽率楚军,驰援巨鹿,到巨鹿后,项羽通过破釜沉舟的战术,激发了楚军旺盛的战斗力和强烈的求生欲,楚军在与秦军的拼杀中,各个以一当十,呼声震天,打得秦军心惊胆裂,惊得诸侯军惴恐不安,秦将王离、涉间、苏角等,或被俘,或自杀、或被杀。

但这次战斗,并没有彻底消灭秦军主力,秦将章邯仍旧率二十万秦军驻扎在棘原,项羽及诸侯军没有歼灭章邯的把握。

因此,我以为,巨鹿之战延长到章邯投降,甚至延长到二十万秦降卒被坑杀。如果说项羽大破王离军是巨鹿之战的上半场,项羽逼章邯束手投降则是巨鹿之战的下半场,而众所周知的鸿门宴,像极了巨鹿之战的下半场。

项伯,另一个陈馀

项羽及诸侯军和章邯军对峙的时候,陈馀向项羽献了一个招降章邯的计策。

具体说来,先由陈馀出面,给章邯写一封信,联络感情的同时,向章邯陈说厉害,劝章邯反水,与诸侯军结盟,共同抗秦;

如此一来,章邯必将慎重思索自己的未来,不会全力抗击楚军,此时,再由项羽所属的英布军向章邯军发动猛烈的攻击,因为章邯不愿全力抵抗,加只英布军骁勇异常,必将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小胜利;

章邯见英布军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再联想起王离军被楚军战败的情形,必将采纳陈馀的建议,与诸侯军结盟。

正因为项羽及诸侯军没有必胜的把握,同时又缺乏粮草,为了巩固巨鹿之战上半场的胜利果实,项羽采纳了陈馀的建议。

而鸿门宴前后上演的戏码,跟巨鹿之战高度相似,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先是由英布率军攻破刘邦驻扎在函谷关的守军,然后项羽和范增表示要一鼓作气,灭了刘邦,继而项伯出面周旋。

项伯在鸿门宴前后起到的作用,很像陈馀在逼降章邯时所起的作用。

项伯借口张良对自己有恩,不忍见到张良如苏角那般,被楚军杀死在战场上,所以连夜探访刘邦的军营,意欲带张良离开灞上。

张良肯定不能抛弃主公独自逃生,所以必然会和刘邦共同商议应对之策。当时,刘邦只有军队十万,而项羽和诸侯联军有四十万,加上项羽和诸侯军在巨鹿及新安消灭了秦军的有生力量,锋芒正盛,刘邦百分之百不敢硬碰硬,很可能会采取低头称臣的策略。

果不其然,刘邦盛情款待了项伯,并谦卑地表示,自己是项羽将军的臣子。项伯嘱咐刘邦亲至鸿门,把称臣的话当众再说一遍,并保证,只要刘邦表示称臣,项羽一定不会为难刘邦,项伯也会想尽办法保刘邦周全。

范增,另一个英布

刘邦很听话,按照项伯的嘱咐,早早地来到了鸿门。一到鸿门,刘邦便急火火地称臣,跟章邯见到项羽时的痛哭流涕有一拼,刘邦说: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项羽则像安抚章邯一样安抚了刘邦,项羽安抚章邯的方式是封雍王,安抚刘邦的方式是出卖曹无伤,项羽说: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至此,话算说开了,但事可没了。

大家共进午餐的时候,范增不住地向项羽使眼色并举玉玦暗示项羽,范增的一举一动,都被范增对面的刘邦和侧面的张良看到眼里。

刘邦和张良比较紧张,毕竟范增是项羽军中的二号人物,按照项伯的说法,范增建议项羽直接出兵攻打刘邦,如今又多次暗示项羽出手。看样子,范增不主张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

这时的范增,就有点类似于巨鹿之战中的英布了,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令人胆寒。果然,范增见项羽默不作声,就叫来了项庄,让项庄以舞剑为名,意图刺杀刘邦,好在有项伯的从中周旋,才能保住刘邦的性命。

项庄舞剑,把刘邦对楚军的恐惧推至顶点,刘邦仿佛懂了,锋芒正盛的楚军不会善罢甘休,如自己不服软,随时都是灭顶之灾。

张良见范增如此胆大,不得不出去找樊哙救援,让范增和项羽也见识见识,刘邦并非那么好惹的。

樊哙出场方式的确骇人,项羽的执戟卫士一点作用都没有,樊哙持着盾牌,大大咧咧地就进来了,进来后,怒气冲冲地看着项羽,头发上指,目眥尽裂,樊哙这阵势,把勇冠三军的项羽都吓到了,项羽下意识地去摸剑,自卫心态暴露无遗。

刘邦,另一个章邯

而鸿门宴前后的刘邦,不过是另一个章邯罢了,完完全全被项羽、范增、项伯给算计了。

项羽和范增之所以没采取军事手段,主要是因为项羽客场作战没有全歼刘邦的把握,而且项羽和诸侯军依旧缺乏粮草,所以通过军事恐吓的方式和谈,才是捍卫巨鹿胜利果实的上上之策。

项羽和范增向给章邯军事压力一样,给刘邦以军事压力。

项伯像陈馀向章邯陈述厉害一样,联络跟刘邦的感情,还搞了个儿女亲家,把刘邦和张良忽悠得晕乎乎的。

鸿门宴后,称臣的刘邦和欲盟的章邯一样,都没得到自己想要的。

章邯虽然得到了雍王的封号,但土地只是故秦的三分之一,更可恨的是,章邯的二十万军队,被项羽一夜之间做掉了。

而刘邦,并没有因为称臣便守住本应属于自己的果实,项羽没有按照怀王的约定把刘邦封在关中,刘邦没得到关中的一寸土地不说,还收到了裁军的指令。

《汉书·高帝纪》中记载了一个没有出现在《史记》中的细节,刘邦得知自己被封在巴蜀后,怒不可遏,意欲发动战争,跟项羽拼个鱼死网破。

刘邦确实该怒,他当项羽是兄弟,项羽当他是竖子。

这是刘邦和章邯不一样的地方,刘邦虽然称臣,但并不甘心真受人摆布,刘邦也一直都有王霸之心,所以不愿接受一个与自己实力不相称的汉王。

好在刘邦及刘邦的臣子都是务实派,他们知道,跟项羽玩命对抗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了,只能暂时委屈求全,伺机再起。

看到我的解读,肯定会有人不服,认为我全是凭借想象来揣度。其实不是的。

通常认为,鸿门宴的细节,是司马迁通过樊哙后人搜集到的,尤其是「头发上指,目眥尽裂」这样极具主观感受的描写和「项王按剑而跽」这样以樊哙为第一视角的观察结果,都能说明,鸿门宴事件的主要讲述着应是樊哙。

樊哙是个粗中有细的武将,不会像刘邦、张良、司马迁那样弯弯绕,他应当从来都没想过,鸿门宴就是项羽和范增做的一个局,意欲通过军事恐吓的方式逼刘邦就范。

刘邦和张良一定在项羽分封诸侯时想清楚了,想明白自己被涮了,但又不能把自己被涮了的事实跟下属讲出来,失了威信,所以只要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这也是为什么鸿门宴的亲历者众,司马迁却只能从樊哙后人嘴里搜集到资料的原因。

司马迁搜集到资料后,就想明白了,项羽和范增分明是故技重施,所以,鸿门宴的胜利者实际上是项羽而非刘邦,所以司马迁把鸿门宴的细节记录在项羽的传记中,而非刘邦、张良、樊哙等人的传记之中。

对此,我只能说,司马迁的互见法,玩得。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留侯世家》、《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汉书·高帝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