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五帝本纪第一》目下《正义》:
郑玄注《中候勅省图[注1]》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又《坤灵图[注2]》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谯周、应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并以伏犠、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
《史记》只言“五帝”,孔、皇分叙“三皇”和“五帝”,“皇”“帝”有何区别?
关于“三皇”,《史记·秦始皇本纪》记秦博士有议“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而“三皇”所指,各种典籍所载多有不同;《风俗通义·皇霸》第一引《春秋纬运斗枢》谓“伏羲、女娲、神农”,《尚书大传》曰“燧人、伏羲、神农”等等,这里《正义》据皇甫谧《帝王世纪》和孙注《世本》谓“伏犧、神农、黄帝”,他们虽具体所指不同,但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均为开创者,其二都具有“神”的属性,如伏羲女娲创世、神农尝百草教稼穑、燧人氏钻木取火等等,所以有“皇”为天神、“帝”为人主之说。
实则,史前文明因无文字、其史均以口头相传,而所传多有神话;神话,才是最早出现的先民史诗。神话是先民解释自然、敬畏自然、追述自然和历史的混合产物,其中有神话的历史也有历史的神化。这种“神话”和“神化的历史”在漫长的口授相传中,又交织着“历史的神化”,以至后世典籍所述纷纭,亦即裴駰《集解》所谓“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采经摭(zhí)傳,分散数家之事”,而致“甚多疏略,或有抵捂。”其实,司马迁所据的《左传》《国语》等典籍所记载的,也是先民口授相传的“神话”和“神话的历史”,而正是这些典籍在记述这些“神话”和“历史”时,又不断地将“神话”化为历史、而“历史”亦可能进一步“神化”。
但司马迁开篇即《五帝本纪》而不言“三皇”,大抵因其毕竟为“史书”,所以他刻意不言“神”而叙“人”。另结合《史记·秦始皇本纪》“天皇、地皇、泰皇”之说,《五帝本纪》之“黄帝者”,应是与“天皇、地皇”对应的三皇之一,是为“人皇”、五帝之首。
[T1]《勅省图》是《尚书中候》的一篇。《尚书中侯》是谶纬书中的一种,成书于汉代。十八篇,主要是模仿《尚书》的文体,记述古代帝王的符命瑞应,以证明这些朝代和帝王兴起应乎符瑞,合乎天命。此书是汉代纬书中产生较早、较有影响的一部,与“七纬”并称“纬候”,成为谶纬之学的代名词。
[T2]即《易纬坤灵图》。《易纬》是易学著作,作者不详。《易纬》融大易、数术于一体,是发挥易学哲理的杂著,计有八种(通称“八纬”),十二卷,《四库全书》作为经部易类书的“附录”予以收录,其中有《易纬坤灵图》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