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故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创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心。乾隆年间开馆修订四库全书,益显繁荣;民国以降更是充当文化古城资料室、图书馆和研究所等角色,为繁荣学术文化助益良多。数百年间,有关琉璃厂的故事多不胜数,笔者不揣浅陋,缀拾撰写成篇,以飨读者,并就正于方家。

△张元济

张元济晚年写过一幅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虽非首创,但可视为其人生追求和自况。张元济(—),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光绪十八年()进士,一生嗜书、寻书、藏书、编书、出书,搜罗整理古籍,影印出版《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其事业巅峰。

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时,苦于找不到古籍善本,遂广为搜罗,“求之坊肆,丐之藏家,近走两京,远弛域外”。他曾在自己家门口竖起红底黑字铁皮招牌,上书“收购旧书”,欢迎书贩上门送书,并在报上刊登收购古籍广告,每见古籍善本,不惜倾囊购买。

他在编译所设图书室,妥善保存古籍,供同仁参考使用。年命名涵芬楼,兼收中外图籍,善本书和珍贵抄本尤多。年另筑五层高楼,命名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宋元明旧刊和抄校本,名人手稿及其未刊者为善本,另辟专室珍藏,仍名涵芬楼。

“求之坊肆”当然离不开琉璃厂。张元济每次北上京城,总要流连于厂肆或书铺集中之地。年8月,他在琉璃厂翰文斋见到元刊《济生拔萃方》一部,12种13卷,缺1、2、8、14至16卷,索价银两。此书钤有晋府、敬德堂等藏书印,递藏有绪,极为难得。谐价后购下,归涵芬楼庋藏。这部元刊《济生拔萃》虽有缺卷,却是国内唯一较完整版本。

△《百衲本二十四史》书影

△《史记》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

《济生拔萃》只是张元济在琉璃厂购书的一个缩影。其实,商务印书馆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也始于琉璃厂。

张元济于民国初年发愿“重校正史”,汇集善本,重新校勘、辑印古本全史,匡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讹误,恢复中华正史原貌。司马迁《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自北宋开始,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三家注本流行于世,合刻者四五种,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最为重要,全书卷,张元济一直苦苦寻觅完整刊本。

年,他从北京琉璃厂购得一部黄刊残本,计66卷25册,归藏涵芬楼,此即“衲本”《史记》的启动版本。该书于清末由湖北藏书家田吴炤从日本购回。卷中藏印“狩谷望之”“求古楼”“岛田重礼”“双桂书楼”等,皆日本著名藏家。另有8卷归袁克文,散出后分别由傅增湘、潘明训递藏,也为张元济借用。他还计划用明震泽王延喆覆刻本配补残卷,后发现王本不理想,讹字多且《正义》又经删削,于是搁下,先行出版《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功夫不负苦心人。年初,张元济得知日本藏家上杉氏藏有另半部黄善夫刊本《史记》,于是辗转请朝日新闻社社长德富苏峰等斡旋,向上杉家商借摄照,于年底取得摄影底片,随之印出毛样,正可补涵芬楼藏本之阙!不久,“一·二八”事变爆发,商务总厂和东方图书馆被毁,古籍出版一度暂停。“衲本”《史记》几经周折,终于在年出版。

审读:谭录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