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大嘴读史
汉武帝时期,以卫青和霍去病率领的汉朝军队痛击匈奴,战果丰硕,但为什么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彻底消灭匈奴呢?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给出了原因:“不复击匈奴者,以汉马少”。马不够了,不能靠两条腿去追杀骑着马的匈奴人,就这么简单。
史书上给出了一个数据,当卫青和霍去病率领两支大军出塞的时候,曾在边塞阅兵,当时官府和私人马匹共十四万匹,而当他们胜利回师的时候,剩下的战马已经不满三万匹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马匹有如此大的损耗呢?很可能是因为没有马蹄铁的缘故。
马蹄铁,又称马掌,是马、牛等牲口装钉在蹄上的铁制蹄形物,钉马掌主要是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
在牛津《技术史》中关于马蹄铁部分是这样的:“马蹄铁给马钉上蹄铁大大地增强了马的效率。它们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和驾车都很有利。马蹄铁可能是罗马人的创新,在公元前1世纪的遗址里就很常见了。
在我们汉朝的时候,罗马人就用马蹄铁了,那么中国是什么时候才用上这个神器的呢?
大多数学者认为马蹄铁在中国的出现时期为隋唐到元代之间,所以有不少穿越小说的主人公都会把马蹄铁作为一个作弊器加入到小说情节中,让汉族人军队的作战能力突飞猛进。
古代文献中对马蹄铁的明确记载始于五代时期,当时,后晋外交官高居诲奉命出使西域地区的于阗国,从回鹘人那里见识了钉马掌的技术。
这说明,在五代时期,马蹄铁已经在西北地区、北方草原已经有了,但中原地区极为罕见,甚至直到宋朝末年,马蹄铁依然被视为域外之物。
不过,没有马蹄铁,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马蹄的护理。
从文献史料看,中国古代很早就掌握了护理马蹄的技术。
《庄子·外篇·马蹄》里说,“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
这里的“刻之”就是修剪马蹄的指甲,好比现在的美甲。
《盐铁论·散不足第二十九》里说,“今富者连车列骑,骖贰辎軿。中者微舆短毂,繁髦掌蹄。”
这里的“掌蹄”应该也是对马蹄进行护理。
中国人甚至用用竹木、藤条、皮革制作简易马鞋保护马蹄,比日本人用稻草保护马蹄高级多了,但这些都没有马蹄铁管用,更像是一种装饰,不可能支持马蹄在复杂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奔跑磨损,所以汉军出塞才会损耗这么多的马匹。
敦煌莫高窟在隋朝所建的窟的窟壁上,有一幅“钉马掌图”壁画。
从图上看,一马站立,被拴于树上,一人立于其后,手握马右后腿,使蹄翻转朝上,蹄上似乎绘有卵圆形蹄铁。
这个证据还是有问题的,是不是蹄铁依然看不清楚。再说,马的后腿没有被固定,那人就不怕被尥蹶子,所以可能是艺术上的处理,也有可能是在为马蹄做其他护理。
总之,出土的文物也好,各种史料文献也罢,都没有确切证据可以表明中国人在唐朝以前就使用了马蹄铁。
此外,关于汉朝人使用高脚马鞍和马镫,同样没有确切的证据。
如果有了马蹄铁,大汉朝或许就不会陷入无马可用的窘境,说不定就彻底把匈奴灭掉了,至少,也是把匈奴人赶得远远的去祸害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