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四大名著,想必国人肯定都听说过,甚至于说大部分都读过或者看过其中的几本。毕竟即便说《红楼梦》大家看不进去,《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还是老少咸宜的。更不用说其中的一些段落被列入初高中名著导读当中去了。但是最近看到一些文章说道,实际上在建国之前是有六大名著的,在建国之后才变成了四大名著。看到这个说法还是比较好奇的,毕竟其中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于是去翻看了一些资料。
相传在建国之前,有些文章是具体到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文人整理出来的是六大名著,除了上述的四大名著以外,还有《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书。但是这两本书为何最后被剔除出六大名著的行列呢?
第一个说法是新中国成立百业待兴,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国家出版社决定选出几本古典名著供大家阅读,最后选出了这六本名著。但是由于经费问题,最开始只印刷了前面四本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没想到一经上市便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大家争相采购,各大印刷厂也争相印刷,久而久之大家只记得四大名著,而忘记了还有两本没有被印刷出来的。
其实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是有非常大的问题了,因为最开始说六大名著是建国前流传的说法,但是这边又说是国家出版社筛选出来的。还有就是经费问题感觉也不太靠谱,不能六本一起少印一些吗?此外就是各大印刷厂争相印刷的说法,这个说法我不太清楚建国初期各大印刷厂有没有管制,毕竟是计划经济时期,印刷是否需要计划,所以感觉这个说法比较不靠谱。
第二个说法则是说《聊斋志异》里面讲的都是神鬼,抨击封建礼教和腐朽的科举制度,内容过多的封建迷信,不够正能量,不利于广泛传播。而《儒林外史》则是因为揭露社会丑态,讽刺了畸形社会,考虑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所以这两本书最终没有被印刷出来,而是选择了更加正能量,宣扬仁义忠孝的其他几本小说。
但是这个说法其实也很牵强了。毕竟封建迷信也好,抨击社会也好,不仅仅是上述两本书有的内容,而是现在的四大名著当中都有涉及的内容。说是因为上述的原因被禁的,看似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事实上都经不起推敲。
实际上虽然网络上六大名著流传的说法非常的广泛,但是无论我如何去寻找,都找不到一个确切的出处。说是流传于民国时期,但是却不见诸任何文献资料。所以民国时期是否真的有六大名著这个说法,我们是不得而知,至少是没有见诸笔墨,只有自媒体在传播这个说法。
早在明朝时期,著名的文学批判家王世贞,就提出过四大奇书的说法,但是这个四大奇书指的是《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而后通俗文学家冯梦龙也提到了四大奇书的说法,他的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而这个说法得到了清代初期文学家李渔的支持。李渔认为王世贞的四大奇书类型不同,而冯梦龙的四大奇书都属于长篇通俗小说,可以放在一起说,这个说法也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在清朝顺治年间以来,《金瓶梅》便因为包含淫词等因素,被列为了禁书。而《红楼梦》与《金瓶梅》相似,但是因为面世较晚,没有被完全禁止,成为了《金瓶梅》的替代品,这个就是四大名著的雏形了。
但是直到建国之后,都没有四大名著这样的明确的说法出现。年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首任社长、总编辑冯雪峰,提出了四项出版计划,其中就包括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及民间文艺”。而《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和《水浒传》相继出版,《金瓶梅》则因为领袖觉得不尊重女性而被冷落。在年之前,这四本书各印刷了数百万册,在古典文学作品当中名列前茅,但是依旧还没有四大名著的说法出现。
后因文革爆发,图书出版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直到年,周在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上做出批示,才得以重印。而得到风声的沈从文在给朋友写的信当中就提到了,已经有了四大名著的意思了。而后尼克松访华,中央要求在各地的商店投放《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和《水浒传》,用以表达国内图书市场的繁荣。四大名著的独特地位已经逐步显现出来了。但是直到80年代以后,才逐步有了四大名著的确切说法。书中,杂志中,报纸中,四大名著的说法被广泛应用,找不到一个确切的源头。
那么真的没有六大名著的说法吗?的确是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但是却有类似的说法,那就是六大(古典)小说。其实这个说法的话,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朋友来说,应该是常识了。六大小说是《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和《儒林外史》。是的,里面没有《聊斋志异》,因为四大名著也好,六大小说也好,指的都是长篇小说,《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平原教授编写的《中国散文小说史》,全国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张锦池编写的《中国六大古典小说识要》等等,都有提到六大小说的说法,这六本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大概就是六大名著最初流传的来源吧。
图:互联网
文:悠然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