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为何而写编写人又为什么是司马

《资治通鉴》是一本历史书。编书的人司马光是北宋一名政治家。政治家为什么要编写历史书?能编写历史书的政治家为什么是司马光?编书的目的在于“资治”。核心思想是:国家的稳定。

历史书的作用是指导现实

对于政治家而言,历史学的作用莫过于指导现实。通过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复盘当时的具体现实,判断过往事情的得失教训,用历史的经验指导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历史经验越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就会越多和越正确。唐太宗就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

司马光热爱当时并不流行的历史学

当时的社会主流学是儒家经典、是经学。钻研经学是每一位读书人的必经之路,因为这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史学最多是个补充,对考试的文采和思路有一定的帮助,不是必修课。而司马光博学多闻,恰恰又比较喜欢研究历史,而且在政坛也经历了惊涛骇浪和风风雨雨,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和政治体会。

当时流传下来的历史书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当时主要有《史记》、《汉书》、《新唐书》、《五代书》等等,都是大部头,读起来生涩难懂,容易让人望而生畏。而且这些书都属于纪传体,主要是给历史主要人物立传。对理解某个人物的生平历史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不利于从整体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不能给执政者以更明确的指导方向。

集时间、精力、金钱、能力于一体的人莫过于司马光

编写历史书,在那个年代,信息来源渠道不畅通,考证资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最重要的还要有著书的核心思想和主导方向。司马光作为旧党派大佬,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于熙宁五年(年)被贬至洛阳,做了一名闲官,闭门著书,不问朝政。这一年,司马光54岁。

其实司马光很早就有意编写一部简明的古代编年史,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年)时期完成了《历年图》,而后又花两年时间补充内容后为《通志》。年,宋神宗继位,年仅20岁的神宗常请司马光为自己讲读《通志》,深受触动,认为历史经验太重要了,是治国理政的大法宝。所以宋神宗给这本书重新命名为《资治通鉴》。他说“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意思是一部对治理国家有帮助的中国通史。而且还亲自为这本书作序。年,卷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终于完稿。两年后司马光病世,享年68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