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搞陈冠希希望史记陈冠希列传

李从悠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29169.html
网上有爆料称,知名演员、歌手陈冠希在机场与一位主播起冲突,并爆了粗口。陈冠希还朝这位主播做鬼脸,“还差点动了手”。随后,又有爆料称,这位主播每次见到陈冠希都要故意激怒他,并拍摄视频回去剪辑发布。所以,错并不在冠希。最近,关于陈冠希的冲突事件屡屡见诸网络,最初大家的矛头都指向他,但后面又总是有反转。这种报道看多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陈冠希的怒吼:“不要再搞我和我的家人。”这句话像是威胁,但更多地是透露着无奈与告饶。有时候我也会想,这个社会,是不是对陈冠希太不公平了。好像是的。我又想,我是从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的呢?仔细回想一下,应该是年拍照门事件时在网络上看到《史记·陈冠希列传》这篇文章的时候。作为一个对文字有些敏感的人,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手脚冰冷。这是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了,是判了这个人“死刑”了。今后,无论这个人怎么挣扎,这个“标签”他可能一辈子都摆脱不掉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然而,当时,这篇文章在稍微有点文化水平的人群中,是引起了“狂欢”的。《史记》是司马迁对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梳理和品评。写这本书,他是带着悲愤的,也是带着“正能量”的。因此,有学问的人读《史记》,是要正襟危坐的。即便是其中的某些看似“休闲”的篇章,比如《滑稽列传》等,读来也是有赞扬味道的。然而,《史记·陈冠希列传》借《史记》的壳,以当代所谓的古风,将陈冠希的经历略其大概、留其支末,用下三烂的想象戏谑出画面感,只为博君一笑。操刀该文的人,可以说是标准的“文妓”。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言重了。而我觉得,有时候,做一件事,形式是大于内容的。例如,古代天子祭天,无论在封建上层人士还是下层百姓看来,都是一件比生死还要大的事情,但这个事本身却重在形式。再比如,如今很多人都在强调“仪式感”,女孩希望男孩求婚时能够单膝跪地、手拿戒指,说出那句“你愿意嫁给我吗”。难道这个形式比他爱你本身还重要吗?不是的。但是,在今后的人生中,你回想起你们的幸福生活,这个仪式就是那个重要的起点。而这篇套用《史记》的文章广泛流传,在我看来,带来的最直接的一个后果,是内地人开始对陈冠希“不尊重”。因为,最初的戏谑、搞笑,随着时间的积淀,慢慢变成了若有若无的恶意,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对他本人的“不尊重”。当年,陈冠希可谓是意气风发、才貌双绝的得意少年郞,仅因拍照事件,便惹得全香港人人喊打。当年,陈冠希的处境,可以用“世人皆欲杀”来形容。然而多年过去,我们渐渐见了些世面,明白了什么是“小乌”,什么是“大乌”,可唯独陈冠希始终被钉在那根耻辱柱上,即便他在音乐、服装品牌经营等方面取得多大的成就,也没能彻底盖过他头上的那个“标签”。文字是有生命力的,也是有反噬作用的。我相信,写作《史记·陈冠希列传》这篇文章的作者,最初是极其得意的。在创作该文之时,他甚至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他知道文章一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他看到关于陈冠希的这么多负面报道,夜深人静时,他会问自己,自己当初写那篇文章是不是不应该,他心里一定会不安、会后悔那时的轻狂。时间永是流驶,但街市依旧太平。如今,网上不乏一些模仿之作,比如《史记·奶茶传》等,因文笔拙劣、立意龌龊,看着便让人不舒服,自然也没有多大影响力。这不知是古文言影响力不大了的原因,还是现代人的判断力真的提升了。总之,希望食古人笔墨、吐现代人骨头的人越来越少,希望《史记·陈冠希列传》的恶意不再蔓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