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孙子一般来说,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年代越近的史书应该记述的越清楚,越往后则越不清楚,《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等等成书在战国时代的史书没有出席孙武的名字和事迹,的确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进而引发质疑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如果以此来否定孙武的存在,那可就有些过于武断了!我们不妨提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来证明其是否成立:第一,司马迁是对的,孙武其人其事确实存在;第二,司马迁是错的,孙武其人其事根本不存在。我们先来看看命题一:司马迁是对的,孙武其人其事确实存在首先,《左传》等先秦史书里面对吴王阖闾伐楚的事情都有清晰的记载,以《左传·定公·定公四年》的文字为例“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并且对于柏举之战的过程有清楚的记录,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其次,从《左传》提供的柏举之战的细节不难看出,三国联军的统帅是吴王阖闾,连续两次出动出击的是阖闾的弟弟夫槩王,别说仅仅是“为将”的孙武,连伍子胥的名字同样没有出现,为什么呢?因为三国伐楚发生在公元前年,还处在春秋时代,故而带有明显的春秋时代特征,即军队指挥系统以世袭贵族为主,而不是职业军人,故而孙武跟伍子胥虽然在军中,也没有机会崭露头角的,何况两人都属于外来的“客卿”。最后,司马迁没有动机凭空杜撰个孙武出来。司马迁在编撰《史记》之时,把汉高祖写成了流氓,那是因为汉武帝把他给阉了,要报仇。记述那些著名战役时,兵力大多写的很多,一是为了方便,二是古代中国史书编撰大都喜欢用虚数,司马迁并不是特例。可司马迁凭空杜撰一个绝世名将孙武出来的动机是完全没有的,而且在《史记》中完全没有其他的例证。司马迁是历史学家,给出的东西一定有他的来源,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也就是说,司马迁既然敢于把孙武其人其实记录下来,一定有历史材料支撑的。综上所述,命题一成立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笔者以为绝对在70%以上,那30%的缺失是应对先秦资料的缺乏。左传我们再来看看命题二:司马迁是错的,孙武其人其事根本不存在。既然孙武不存在,那么立刻面对两个问题: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2,《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的事迹是谁的?问题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春秋战国,战争频仍,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家,但是流传下来的兵书并不多,有据可查的,除了《孙子兵法》之外,还有孙膑的《孙膑兵法》、吴起的《吴子》、作者不可考的《六韬》、尉缭的《尉缭子》、作者不详的《司马法》。这些兵书的内容当中,有些与《孙子兵法》相契合,但显而易见都不是同一本书,作者必然另有其人。由于“子”在先秦是一种尊称,那么唯一能得出的结论便是:《孙子兵法》是个姓孙的人写的!可是春秋战国的名将好像除了孙膑之外没有别人了,假如说孙膑是孙武,那么带来新的问题是《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必然有一部是伪作——可能性太低了!问题2:《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的事迹是谁的?先秦史书中确切存在和参与了吴王阖闾伐楚的名将只有伍子胥,如果“吴宫教战”这样等同于客卿面试的事件真实存在,那么也只能加到伍子胥身上,可是伍子胥早在阖闾还是公子之时便已经相识了,哪里还需要画蛇添足的试演练兵法呢?综合上面两个问题,不难看出,否定了孙武的存在,疑问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故而这种可能性在30%以下。综上所述,笔者认同孙武其人其事真实存在的,没有显山露水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春秋时代贵族战争的特点;2,吴王阖闾的极端自信;3,起点太低、职位低微;4,性格隐忍,早早隐退。孙子兵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