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淀疯 https://m.39.net/pf/a_4710670.html最权威的司马迁像司马迁遭受腐刑的时候,《史记》只著了一半。但作为太史世家(汉朝官职,专门写史),司马迁的这部《史记》是带着几代人的梦想。可以说,司马迁是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的屈辱,用13年时间写出了《史记》这部巨作。但奇怪的是,司马迁在写完《史记》之后就历史失踪,成为历史悬案。相对于其他史书的晦涩难懂,《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同样重要。正是因为他的趣味性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有的故事竟然大部分雷同。比如张仪和范睢出身的故事,以及张仪和苏秦的故事《史记》中记载的张仪和苏秦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而苏秦发迹早于张仪。苏秦已经挂5国相印的时候,张仪还是个食不果腹的穷书生。所以张仪去投靠师兄苏秦,但苏秦不但不帮张仪,反而羞辱于他。张仪愤而投秦,誓要找苏秦报仇。但其实是苏秦故意激张仪,去往秦国的吃喝用度也是苏秦暗暗支持。目的就是让张仪去秦国主政。一个挂五国相印,一个主政强秦。那么整个华夏就是他哥俩说的算了。这一段被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所收录并发挥,还写了苏秦如何羞辱张仪,又如何拍自己人帮助张仪去往秦国。这段故事很精彩。但是问题来了。从近几年出土的战国书简发现,张仪和苏秦根本不是同一代人,张仪死后苏秦才在诸侯国贤达,两人最少相差40岁。所以也就无从谈起苏秦激怒张仪以及后来合纵连横的故事了。要知道,司马迁离苏秦张仪的年代不过余年,连人与人之间的对话都能写的这么清楚,人与人相差几十年的事怎么可能出现错误呢?答案是这不是记录错误,而是故意这样写的。又比如,苏秦的发迹之路,一次次的失败,到了被家人瞧不起的地步,后来苏秦“锥刺股”的刻苦学习终于成功显达于各诸侯,并且挂五国相印,而且司马迁还给苏秦安排了一个衣锦还乡的情景。以前瞧不起自己的大嫂见小叔子发达了,跪在路边迎接。而苏秦也很大度的把各国诸侯赏的钱财分给了乡亲们。怎么和如今的“丈母娘看不起我,后来我努力成为首富成功报仇”的套路如出一辙呢?又比如张仪和范睢的出身《史记》中记载,张仪曾经在楚国令尹昭阳门下做门客,有一次宴会。昭阳把楚国宝玉和氏璧穿阅众人观看,但到最后竟然不见了。昭阳就认为是张仪偷走了,就把张仪吊起来打了个半死,又扔在野外被人救起。后来张仪在秦国做了相国就使劲的坑楚国,还把楚怀王忽悠到秦国扣留下来。这算是给张仪出了一口恶气。这个故事很解气对吗?咱们再来看秦国另一个相国范睢的遭遇。范睢剧照范睢曾经在魏国大夫须贾门下做门客,须贾发现范睢暗地里投靠他人门下,就和魏国相国魏齐一起把范睢打了个半死。还在范睢身上撒尿。后来范睢在别人帮助下到了秦国做了秦国相国。利用秦国的强大国力逼死魏齐,还很详细的写了范睢如何羞辱须贾的过程,很解气对吗?但,张仪和范睢的遭遇未免有些雷同吧。从这几个故事来看,司马迁写的《史记》有一部分小说成分,至少是在司马迁不能确定具体事情得来龙去脉时,只对结果做了真实考证,而对过程做了文学性的发挥。所以,这些故事带着司马迁的小心思。司马迁遭受了腐刑,这是奇耻大辱。而通过《史记》张仪、范睢之类人由屈辱到辉煌再到报仇雪恨,不得不说,这是司马迁对汉武帝的怨恨。所以和后世和各国不得志得书生一样,把自己的不满和抱负都写进了书里。所以《聊斋志异》里遇到温柔善良女性的总是落魄书生。遇到崔莺莺的也是书生。司马迁是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愿望,他也很想和张仪范睢一样,有一天可以一雪前耻。最后说一下《史记》并不是司马迁写的原版,至少是有所缺失,因为《史记》对汉朝汉高祖刘邦描写过于真实,自己汉武帝个人的评价也不是尽如人意,而且记录了很多宫闱秘事,这些都是不被汉朝官方认可的。到了东汉时期,朝廷赏赐《史记》给班固家族,就少了十篇。据说《史记》有宫廷版和司马迁自家版。所以,《史记》中的人物史缺少一部分记录的。但不管怎样《史记》始终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的历史性是无法替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