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你学语文初一学生如何学文言文

北京医院扁平疣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g/210314/8744649.html
名师简介

黄亨容,福州第十六中学党委副书记,福建省“十三五”第二批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福州市李智明名师工作室成员。

学生问学

老师您好!我是即将上初一的小学毕业生,听说初中的文言文很难,您能介绍几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

名师答疑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小学毕业了,给六年的小学生活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你们告别温情难忘的小学母校,带着新的理想和希望,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为了让你们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今天,我要与你们聊聊初中文言文学习难不难的问题和如何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老师要告诉同学的是,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并不难。

同学们认为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文言文写作年代久远,背景复杂,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联系,也有差异。初中阶段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个要求并不高。同学们在小学已经学过文言文,这些文言文多属于趣味性极强的小故事,你们一定会有印象。老师翻看了六年级下册和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现在将两本书的文言文课文进行对比,看看二者的异同之处。

六年级下册有《文言文二则》(《学奕》《两小儿辩日》),学习要求如下:

学习要求

识字的要求是“援、射、俱、弗、矣、辩”。

课后练习的要求是: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三、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

七年级上册有《世说新语二则》,学习要求如下:

学习要求

一、朗读课文,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二、把大雪纷飞的情景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五、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其中有一些尊称和谦称。读一读,说说他们分别用于指称谁。(“表格”略)

小初异同

由上可见,七年级上册所学的文言文与六年级差别不大,所选课文的共同点是:一是篇幅较为短小,二是内容较为浅易,三是蕴含哲理的富有趣味的小故事。学习要求上,都是朗读(或背诵)、字词解释、翻译(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内容理解等方面。

不同的地方在于:

文言文数量上,六年级文言文只学一课,内含两篇小短文。上册学习《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下册学习《学奕》《两小儿辩日》。

七年级上册学习《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杞人忧天》(《列子》)等7篇文言文。

学习要求上,初中生要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如谦称和尊称);要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如“未若”“俄而”)、语法知识(如“去”古今异义),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如“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比喻修辞的鉴赏)。这种学习的要求是与初中生成长的心智、认知水平是相适应的,并不是加大难度。

老师还要告诉你们的是,一定要学好文言文!

同学们认为文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也极少使用,为什么还要花大量精力去学习呢?这对于实际生活又有何意义呢?

先讲个关于胡适的轶事:

轶事分享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提倡白话文,当时就有很多人骂他。黄侃反对白话文,固守文言文,曾当面斥责胡适:“你若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该叫‘胡适’,应该叫‘到哪里去’!”

我看到这个段子,哈哈大笑。你们看懂笑点在哪里了吗?

如果文言文学不好,连个段子可能都看不懂啊!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胡”常译作“怎么、哪里”,“适”是“到、往”的意思,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叫做“宾语前置”。“胡适”意思应该是“到哪里”或“往哪里去”。

文言文源起于先秦时代,从先秦诸子散文,到两汉辞赋,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历朝历代的作家都在用文言文来描写社会百态,记录生活的经验与智慧。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需要我们加以学习和继承,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陶冶我们的精神情操。“负荆请罪”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心胸宽阔,知错就改;“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老师,诚恳求教;“闻鸡起舞”的故事勉励我们要练就本领、矢志报国。此外,韦编三绝、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焚膏继晷等故事激励我们要勤奋苦读,终成大业……

更何况,中考、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都是必考的,并且分值会越来越大。

既然文言文这么重要,初中难度也不大,那我们就不必有畏难情绪,要带着兴趣,从容应对。

最后,老师要介绍文言文学习“四步法”。

第一步,不求甚解通大意。

不求甚解,意为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过分的理解。看到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懂读音与字义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同学们往往会被某些生僻字词或者拗口语句这个“拦路虎”拦住,就给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这太难了,我读不懂了,我看不去了。同学们不要纠结在个别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的理解上,不懂得个别词句的语义,并不会影响你对全文的理解。同学们通过粗读全文,可以借助语感和上下文具体语境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粗读可以是一遍,乃至两遍、三遍。

第二步,用好辞典解字词。

粗读之后,我们要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字典、词典),理解难懂的词句,扫除词句的障碍,真正读懂文言文的内容。注释和工具书好比拐杖,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了解选文出处、作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文化常识等,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然而,拐杖毕竟不是腿。用好注释和工具书,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分析、思考、判断。同学们一定要人手一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或《古代汉语字典》《古代汉语词典》),查阅难懂的字词。同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掌握要领会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翻译技巧“五字诀”,即“留、替、调、补、删”: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代替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语序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这些内容,等你到了初中学校,你的老师都会详细地教会你。

第四步,朗读成诵悟文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我们学习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从中悟出文章表达的情感和人生的道理。朗读要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停顿,即掌握文言文断句规律,感受到文言文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同学们在反复的诵读中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背是读的升华,背诵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对知识的消化,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又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建议同学们把所学过的文言文全部背诵下来,为3年后的中考、6年后高考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同学若能购买《世说新语》《史记选读》《资治通鉴选读》《古文观止》等书,坚持阅读,日积月累,就会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语感,对学好文言文大有裨益。

SUMMER美好祝愿

同学们,进入初中,又是新的起点。你们要向杨倩学习,她是10米气步枪项目奥运金牌选手,又是清华学霸,学习比赛两不误。她12岁时获得环的世界级成绩,15岁时获得运动健将称号,被清华大学附中射击队录取。让我们以杨倩为榜样,怀着勇敢而坚定的心,开始新的学习旅程吧。

监制:李智明

版面编辑:林慧铃

名师教你学语文

高中生如何读《乡土中国》名师教你学语文/准初中生如何阅读现代文名师教你学语文

初中生如何阅读古诗名师教你学语文

中学生如何学写议论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