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为了记住亡国之耻与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越王勾践尝苦胆睡木柴,历经多年终于打败吴国。相对于吴王夫差来说,勾践不但名气比他大,甚至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敬佩与赞扬,觉得他忍辱负重乃是真英雄。其实纵观历史,越国与吴国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吴王夫差灭掉越国是为父报仇,这样一看也不算残忍。越王勾践之所以卧薪尝胆,是因为吴国的实力特别强很难撼动,那他最后又是如何成功反击的呢?
吴国与越国地图,两国紧密相连越国和吴国之间互相牵制,多年来纷争不断
在伍子胥等人的辅佐下,吴国的实力越来越强,这也使得当时的吴王阖闾有了吞并他人的野心。最早被他盯上的国家乃是楚国,后来又为了进军中原,而将目光放到了越国的身上,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恰逢越王允常去世,阖闾觉得越国政权交替肯定十分混乱,所以便想趁机灭掉越国。只是谁都没想到,他的轻敌不但没有让战事胜利,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两国之间彻底结下了仇怨。
阖闾在临死前曾经对夫差说:永远都不要忘记勾践的杀父之仇,因为这句叮嘱,夫差在军务上越发勤勉,只要找到合适的时机,便会灭掉越国为父报仇。因为先前战争的胜利,此时的勾践也犯了轻敌的错误,他不听谋士劝阻执意要斩草除根。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勾践不但失败还被围困,除了暂时投降以外没有任何退路。
伍子胥画像,吴国重要大臣《史记集解》中记载:勾践为人能辛苦,今不灭,后必悔之。
当战事彻底失利的时候,勾践身边的谋臣劝说他先假意投降,只有留得性命才能有后来的翻身机会,勾践听后深以为然。面对勾践的投降与求饶,夫差很快就动摇了处死他的决心,想要放他一条生路。而且,勾践身边的谋士文种还买通了贪得无厌的伯嚭为自己说话,这才给自己争得喘息机会。当然,对于放走勾践这件事,伍子胥是坚决不同意的,他觉得勾践此人不简单,若是没有斩草除根的话,以后肯定会反扑。因为这件事,伍子胥与夫差之间也出现了矛盾。
其实,夫差不是不清楚放走勾践的坏处,但他却只能这样做。首先来说,越国虽然是小国,但它背后还有其他大国在支持,所以绝对不可能任其自生自灭;其次,越国与吴国之间存在平衡关系,如果越国被除掉的话,自己身上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最后,伍子胥这个人虽然颇有才能,但他与夫差之间并不是和谐的君臣关系,所以才会不听他的劝阻。
范蠡雕塑,曾协助勾践灭吴勾践卧薪尝胆数年,终于找到雪耻时机
夫差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他太过妇人之仁,以至于错过最佳时机。出于政治考量,除掉勾践虽然有很多弊端,但也不是不能做,毕竟斩草除根才能以绝后患。但面对处于劣势的勾践,夫差的内心确实开始心软,所以才给了伯嚭进谗言的机会。在夫差看来,他可以先将勾践看管起来,如果对方有不轨之心的话,到时候再处置也不晚。勾践到了吴国以后只想保命,所以他放下了身为君主的尊严,事事侍奉在夫差的身边,让对方再一次对他放下了戒心。其实从侧面来说,勾践的种种行为也体现了他的不甘心,如果不是想要翻身,谁会受这样的屈辱呢?
夫差与伍子胥之间存在矛盾。在阖闾掌权期间,伍子胥是颇受对方看重的大臣,所以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朝中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吴王夫差继位以后,同样对伍子胥礼遇有加,但这并不代表他全心信任伍子胥。最重要的一点,伍子胥手中握有选拔新王的权力,这一点让夫差颇为忌惮。在他看来,如果将来自己的言行不符合伍子胥的要求,会不会被废掉呢?当伍子胥进言除掉勾践的时候,夫差的内心是十分排斥的,后来甚至大发雷霆。在伯嚭的恶意构陷下,夫差与伍子胥彻底决裂,并且还将对方逼上了绝路。伍子胥的死对于吴国来说是巨大的损失,而且还连带寒了众大臣的心,夫差的威信力逐渐降低。
西施浣纱,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春秋列国志传》中记载:文范二公,实有清风高节,乞明公施奖,以劝后人。
在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实施美人计。越王勾践刚刚战败的时候非常不甘心,但又不愿意认命,所以便听从了范蠡的建议,利用美人计以谋后路。正是因为对未来有了希望,勾践才能顺利挺过那段屈辱的时光笑到最后。在勾践的示意下,范蠡深入民间寻找绝美女子,最终寻到了西施的身上。此时的西施年龄尚小,但美貌却是倾国倾城,非常符合范蠡的要求。只是很可惜,西施空有美貌却没有才华,必须经过细心教导以后才能派上用场。在这个过程当中,范蠡与西施来往甚密,同时也教给了她很多技能。对于西施勾践非常满意,而且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他料定夫差难逃西施的美人计。自从有了西施的陪伴以后,吴王夫差越来越沉迷于享乐,吴国的实力慢慢衰退。
勾践失败后,卧薪尝胆激励自己与夫差的妇人之仁不同,勾践一旦反扑便再没给过吴国机会,大军前行势如破竹,没过多久便包围了吴国的都城。吴国被消灭以后,夫差也含恨自尽,让卧薪尝胆的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结:
不管是吴王阖闾还是勾践,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太过轻敌,所以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经过了将近十年的卧薪尝胆以后,勾践的内心越来越强大,这才打败吴国一雪前耻。当然,在那个政权混乱的时代中,没有谁能永远胜利,越国后来又被楚国所灭,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政权交替战乱纷纷,是非对错并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卧薪尝胆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不管经历困境还是顺境,只有沉着冷静才能找准时机突破。
参考文献:《史记集解》、《春秋列国志传》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金张许史记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侵权必究!欢迎评论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