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从古至今的有识之士,无不深知读史的重要性。可是,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正如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所说:“自从司马迁、班固以来,史料庞多繁杂,即便是平民百姓,也没有时间读完,更何况日理万机的君主,又哪里能有时间读完呢?”于是,司马光接着阐述他编写《资治通鉴》的初心,他说:“我自不量力,想要删除史籍中繁杂冗长的部分,摘拣其中关键精华的部分,专门选取那些关乎国家兴衰,影响百姓休戚,善可以作为法度,恶可以作为借鉴的内容,编纂成一部编年体史书,以使其先后顺序清楚,内容精简明晰。”
司马光耗费十九年之心血,在刘恕、刘攽、范祖禹三人的协助下完成这部《资治通鉴》,自是对中华文化的无量功德。千年以来,学者亦毫不吝啬于对其人其书的高度赞美。然则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时主要是以征引史料和编年纪事为主,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仍存在一定阅读障碍,这就给后来者留下了继续加工完善的空间。这种继续加工又可分为两种方向,一是对《资治通鉴》的人名、地名、事件等加以注释,其中以胡三省的注为代表;二是对《资治通鉴》中涉及的若干人物和事件进行点评,其中以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为代表。自民国普及白话文以来,读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日益下降。今天,即便是许多高级知识分子,不但对阅读《资治通鉴》的原文深感困难,就连阅读胡三省注和王夫之论也同样困难。于是,世面上又出现了各种新的加工版本,有些是将《资治通鉴》译成白话,走的还是胡三省路线;有些是将《资治通鉴》中涉及的若干人物和事件进行点评,走的还是王夫之路线。但若要说像姚尧这般耗费心血、详尽注释评论《资治通鉴》全文的书,不但前无古人,只怕今后百年内也少有来者。怎么知道《姚尧精读资治通鉴》耗费心血之巨呢?以您现在手中拿到的《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一册为例,全书共19.6万字(不含标点),其中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原文仅2.6万字,白话是4.4万字,姚注是4.8万字,姚论是7.8万字。姚尧以逾六倍的篇幅来翻译、注释、评论《资治通鉴》,名曰精读,其实就是再创作。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的内容分为原文、白话、姚注、姚论四部分。就翻译白话而言,工作量最大的是地名,对此姚尧主要是参考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这本地图集亦是堪称无量功德的宝典,建议读者读史时务必备一份以供随时参阅查询。姚注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是对原文中较生僻字词的注音和释义,第二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注释。如《资治通鉴》开篇有句话是说:“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把它翻译成白话就是:“如果季札担任吴国的国君,那么开国祖先吴太伯的祭祀就不会中断。”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并不复杂,可是绝大多数读者对这句话的理解仍然是肤浅含糊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季札是谁,也不知道他不担任国君又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姚尧在“姚注”中将季札的身份以及他多次拒绝国君之位的经历作了详细阐述。唯有如此,读者才能明白这句话究竟是在说什么。至于这句话说的对或不对,那就是在“姚论”中详细讨论的内容了。在网上读过本书连载的读者都有一致共识:姚论才是本书精华中的精华。
《资治通鉴》上起公元前年,下至公元年,记录了从战国至五代间年的历史。司马光《资治通鉴》全书共卷,姚尧以对其每三卷的解读为一册书,故《姚尧精读资治通鉴》全套共98册。本书《战国变法》为《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的第一册,对应《资治通鉴》原书的第一、第二、第三卷,记录的是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间的历史。
变法,是这段历史的主旋律:先是魏文侯、李悝在魏国变法,接着是楚悼王、吴起在楚国变法,秦孝公、商鞅在秦国变法,韩昭侯、申不害在韩国变法,齐威王在齐国变法,燕昭王在燕国变法,赵武灵王在赵国变法。各国变法虽皆曾一度富国强兵,但大多都是人亡政息,唯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因其改革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遂使秦国不但实力强大,而且经久不衰,为日后兼并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深刻影响了之后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直至今天依然如此。
这段历史还有一条副旋律,就是纵横,即以苏秦、公孙衍为代表的六国合纵,和以张仪为代表的与秦连横。然而纵横之所以只能成为副旋律,而不能成为主旋律,是因为外交只是内政的延续,一切外交都必须以内政为基础。纵横家们的往来穿梭看似热闹非常,可是以长期的眼光来看,都无法改变秦国愈来愈强,而东方六国最多只能一时闪耀,但很快就如流星般逐渐陨落的命运。因此,奠定秦国帝业基础的,是商鞅而不是张仪。没有张仪,秦国迟早也能兼并六国,而没有商鞅留下的基础,张仪所能获取的成就会相当有限。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上市,姚尧需要感谢的人有很多。首先,我要感谢海天出版社的聂雄前社长,是他长久以来不厌其烦地鼓励我写书。最初,我对于写书是犹豫的,因为从稻粱谋的角度而言,在中国写书真的是不挣钱,而为迎合市场销量去写那些庸俗无聊的快餐读物又非我之所愿。幸运的是,聂老师给我开出非常优厚的条件,且还不等我主动说明,就打消了我所有的疑虑。聂老师告诉我,无论我写什么、写多久、怎么写,他都会帮我出版,而且是以最高的版税帮我出版!在当时,姚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