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儿子喜欢《王者荣耀》这个游戏,角色中韩信这英雄个人物,让他产生了兴趣,在他的要求下,我用了二周多的时间替他搜集整理了韩信的有关资料,在后面将以连载的方式发布,其中也加入了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论述,希望能给他以启发,也和朋友们分享。
在正式写韩信这个人之前,我感觉有一个问题需要提澄清,那就是,当时在刘邦手底下有两个韩信,分别被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和《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中,谁会是游戏中韩信的历史原型人物?
这两个韩信都很厉害,都曾经被封过王。
一个当过齐王、楚王最后被降为侯,因为所谓的造反,不仅自己被杀,还让父、母、妻三族人受到牵连,被吕后骗杀于长乐宫的钟室;
一个当过韩王,曾投降过项羽,最后又叛逃到匈奴,还带兵进攻过汉朝,因兵败被刘邦的大将斩杀,他的子孙后来归汉,依然在朝为官。
一个人出身贫贱,最多是个士族的后裔;一个人出身高贵,是旧韩国的王公贵族。
这两个人在历史中除过都叫韩信,都在刘邦的后下底干过,只是一个一直都叫韩信,而另外一个还被叫做韩王信,你能猜出他们两个人中,谁是游戏中你想要了解的那个人?
在汉朝历史中,无论是在正史还是野史中,这两个人有一部分事迹,还经常被张冠李戴。比如:
一是,在个别演绎故事中,张良曾给韩信写过一封举荐信,韩信在刘邦拜将之后才拿了出来。事实是,韩王信是张良在韩国招收的,后来推荐给了刘邦,因为建议回攻三秦,攻韩有功,被刘邦早早的封为韩王;而大将韩信,则是夏侯婴和萧何推荐的,张良从来没有推荐过。
二是,《韩信卢绾列传》记录了韩王信劝说刘邦出战三秦的事迹,后人常常把韩王信这个劝说与淮阴侯韩信之论混为一谈。事实上,两个人都各有自己的一套说辞。
三是,后来造反的陈豨,曾与韩信的部将王黄、曼丘臣等人串通,共同起兵造反,而这里的韩信是韩王信,不是淮阴侯韩信,此时的韩王信本人已经叛逃到了匈奴,被刘邦打败了。
四是,韩信虽然被封为大将军,但他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楚汉在荥阳僵持前,他一直都跟着刘邦作战,直到击魏时,才开始独自带兵,才开始惊现,那围攻章邯的韩信是谁就说不清楚了。
刘邦曾说,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个韩信,才是游戏中英雄韩信的原型——淮阴侯韩信。
据史载,淮阴侯韩信,江苏淮阴(今淮安)人,汉初三杰之一,刘邦手下的开国第一大将,更是大一统中国第一个因功高震主而被屠戮的功臣。
在他的身上汇集了三十多个成语故事,或许是身上故事最多的名人。比如:战无不胜、国无双士、一饭千金、多多益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胯下之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解衣推食、居常鞅鞅、独当一面、妇人之仁、匹夫之勇、推陈出新、勋冠三杰、百战百胜、人心难测、钟室之祸等,更留下了“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的戏说,他还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老乡。
民间有三个与他有关的传说,虽不可信,权当一乐。
一是,韩信被吕后下狱后,准备想写一本兵书流传于世,不料吕后不许,他于是创造了中国象棋,从狱卒手中流传了下来。
二是,风筝在南方称“鹞”,北方称“鸢”。韩信在垓下围项羽时,发明了风筝,绑上以发出凄凉声音的竹笛,再配上汉军唱的楚歌,用来瓦解楚军军心。
唐朝赵昕在《熄灯鹞文》中曾说,垓下之战时,韩信制成风筝,让张良坐风筝上天,高唱楚歌,动摇了楚军军心。
三是,在陕西等地,在一些地方的民间传说中还讲,韩信不能被金属类的刀剑杀死,被杀时还不能看见天地,否则他就会像土行孙那样可以遁离。吕后在杀他时,就想了一个办法,用竹席搭起一个大篷,地上也铺上竹席,让他不见天不见地,最终在竹篷中用竹木签将他戳死。
纵观韩信的一生,在秦末这个战火纷飞的乱世,能从一个乞食的贫家子弟,一步步的成长为一个诸侯王,最终却因功高震主被杀,这种大起大落的生活,还是能给人很多的启示,值得我们去研究他。
这部分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序言,敬请期待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