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经典故事,老马识途是怎么来的

齐桓公(-前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前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3子、齐襄公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齐桓公和管仲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多次与鲁、宋、陈、卫、郑等国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和管仲还帮助燕国讨伐山戎,帮助邢国、卫国讨伐狄,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孔子说:“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成为野蛮人了。”(其实管仲属于法家,与孔子儒家不是一家人,孔子很多方面并不认同管仲。)

齐桓公和管仲讨伐山戎时有“老马识途”的故事。《韩非子》中记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山戎,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几匹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半路没有水,齐军渴得要命,大夫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齐军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遇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值得所有人深思一下。)

管仲晚年病重,齐桓公问管仲遗言。管仲劝齐桓公疏远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人,因为易牙连自己的儿子都忍心煮死,开方父亲死了都不回去奔丧,竖刁阉割了自己以便能侍奉齐桓公,不合乎正常人的人情,这种人不应该得到任用。(所以人首先要近人情,不近人情的人不堪大用。)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从管仲的遗言,依然亲近这三人,三个大坏蛋在齐国专权。

齐桓公病重,五个公子争君位打成一锅粥,易牙、竖刁也推波助澜。齐桓公死后(《东周列国志》说他是饿死的,但是《史记》无记载,《东周列国志》是本历史小说,所以饿死之说可信度不高),无人替他收尸,死后六十七天,蛆虫都爬出了门外,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一代霸主的结局很悲惨。

为了周平王的微弱,郑庄公的强暴,使得中原诸国化作一盘散沙,而楚人的势力这般强盛,戎狄的驰骋又这等自由,夏、商、周以来积累了千余年的文化真动摇了。齐桓公处于如此艰危的时局,靠着自己的国力和一班好辅佐,创造出‘霸’的新政治来,维持诸夏的组织和文化,使得各国人民在这均势小康的机构之下慢慢作内部的发育,扩充智慧,融合情感,整齐国纪,画一民志,所以霸政行了百余年,文化的进步真是快极了,战国时代灿烂的建设便是孕育在那时的。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