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曾是皇家御用,商家说能发财,今5元一斤少人收,农民:还在炒?
文:三农小七
大秦帝国,天下一统,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企图千秋万代,永世不灭!
始皇帝后秦二世,没有等到秦三世登基,大秦帝国亡于项羽、刘邦等人之手,后刘邦一统天下,建立汉朝!
但不管大秦帝国,还是强汉,均称皇帝,后一直延续至袁世凯复辟,均称皇帝。皇帝以“黄”为尊。古代没有使用化学制剂,所有黄颜色均为纯天然植物,比如建筑使用金丝楠木,看起来金碧辉煌又有香味,显得高贵端庄。
但衣物等没有办法全部使用黄金丝线制作,就采用了染色的形式,这就需要大量的黄颜色的燃料。其中,有一种植物隆重登场,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就是——黄栀子!
01黄栀子的历史地位
黄栀子是一种落叶灌木,它的果实之中含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酮类物质栀子黄素,以及藏红花素,用来染色的物质就是——藏红花酸!姑且不管它是什么物质,反正就是能够把衣物染成黄颜色的,黄栀子也是一种御用的植物!
《汉官仪》上就曾这样记载道:
“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
《史记.货殖列传》也曾这样写道:
“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可见,黄栀子的历史地位有多高,那么,黄栀子到底是什么植物呢?
02黄栀子科普
黄栀子又名栀子,山栀等等,是茜草科的一种植物,是一种灌木,植株的高度能够长到3米左右,嫩的枝条上有短毛,老枝条短毛脱落,枝条很圆,颜色不鲜艳,偏灰。
黄栀子的叶片对生,也有三叶轮生的,叶片质地不厚,但是偏硬,为革质叶片。叶形多变,常见的为长圆状披针形,长度不固定,有的能长到20厘米左右,宽度几厘米。
黄栀子的花很香,采摘几朵放到房间里则整个房间都有浓郁的香气,常被采摘用于观赏或者熏香。它的花香是一大特点,同时也非常漂亮,花朵颜色雪白或者偏黄,开花极多。
黄栀子酷爱开花,当然也爱结果,它的果实近球形,或者椭圆形,也有卵形或者长圆形的,颜色偏黄,也有橙红色的,黄栀子的果实是著名的中药材,价值很大。
03黄栀子的价值
早在《本草图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典籍中就有记载,后续的《广西中草药》、《闽东本草》、《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等书中也有记载。是很好的中药材。
黄栀子的花还是非常好的食材,用来煲汤,煮水,做花草茶,或者煎鸡蛋,煎炒烹炸,很多吃法。
黄栀子还是非常好的观赏植物,可以做盆栽盆景,可以搞园林绿化,黄栀子的用处非常多。
04商家炒作
由于黄栀子的身份特殊,曾是宫廷御用,所以它也自然而然的深入民心,在民间的种植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当然,可能以前种植面积并不是很大,很多人家都会种植一棵两棵,花漂亮,花香,还可以当药材。
但随着兰花炒作,桂花炒作,茶花炒作,白芨炒作,黄精炒作,重楼炒作,玛卡炒作,牛油果炒作......最终,黄栀子也没有逃脱被炒作的命运。
商家说种植黄栀子能发财,一斤能卖几十元,但是,很多农民跟风种植,购买了大量的黄栀子种苗,如今,黄栀子种植出来了,并不见商家宣传的那种高价收购,也不见收购火爆的场景......
如今,黄栀子干货,在市场上,5元一斤都少有人收购,种植黄栀子,能卖出去就不错了,更别奢望发财,很多种植户表示“不亏本就万幸了”!
不可否认,黄栀子确实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任何药材,都可能造成市场饱和。若不饱和,再来它个1千亩,1万亩,10万亩......
很多人说,农民种植亏本,农民种植发不了财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跟风种植!农民亏本的原因是农民跟风种植惹的祸吗?
05结束语
黄栀子市场容量大,是一种传统的使用很广的中药材,每年的消耗量都很大。农民跟风种植本没有什么错,不跟风,难得种植一些明明知道没有人要的药材吗?
但跟风种植后堆成山的黄栀子卖不出去,也并非农民的错,商家在推广种植的时候,往往会夸大其词,包括作用,变现渠道,价格,需求量等等。农民信以为真,跟风种植后,发现种植面积变得无限大,产量又高,市场再大也容纳不下,最后卖不出去!
问题的关键是:还有很多商家依然还在炒作种植黄栀子很赚钱,有农民说:黑心商家,还在炒?良心不会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