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都是谁,原来有这么多说法萨培喇

“皇”最早是大的意思,后来衍生出天的意思,再以后,用“皇”字形容人,是为了说明这个人权力很大,代表天的意志。“帝”这个字出现略晚一点,指拥有天下的王可以称之为帝。总之,这两字都是权力的象征。三皇五帝最早出现在先秦著作中,由于诸子百家学术观点不同,造成了三皇五帝到底是哪几个人一直都众说纷纭。关于三皇,共有7种说法,《史记》中的说法流传最广,即三皇是指天皇、地皇、泰皇。天皇是开天辟地后的第一代君主。地皇是谁,《史记》中没有详细介绍,只是说他是远古时代的君主。泰皇也就是人皇,他是传说中的太昊伏羲。也有学者认为,三皇是虚指,并非就是具体数量,而是指远古时代的君主由少变多的过程。在先秦时代,“三”这个字有增加的意思,比如《道德经》中写道,“三生万物”要理解为从少到多的数量变化以及从简单到复杂的形式变化。总而言会,远古时代的历史考据起来太困难了,学术界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的情况下,还是会尊重《史记》中的记载。关于五帝有四种说法,流传最广的一种还是《史记》上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合称为五帝。司马迁在编纂《史记》的过程中十分严谨,他寻访各处的原始资料,博采众家之长得出的研究成果可信度极高。五帝中的颛顼和帝喾一般人听起来比较陌生,需要介绍一下。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的父亲才华一点也不出众,于是就被黄帝派往若水。颛顼十分争气,他长大后和共工氏争夺天下,最后成为天地共主。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侄子。颛顼死后,由他继承了天地共主。通过五帝的介绍,就能发现,在当时已经是世袭传位了。哪怕《史记》中记载的事情是传说,那也反应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上的变化。研究三皇五帝的意义在于,寻找华夏文明的源头。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原来以为是传说的内容,有一部分已经找到了实证。这就意味着,很多文献中记载的远古时代历史大事,也许真实发生过。比如考古发掘距今年的良渚文化遗址,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说不定那一天,就能找到直接证据来证明三皇五帝确实存在。拓展阅读市井百姓、三教九流祈盼物阜民丰,张翀绘《春社图》不要过分解读,《长恨歌》就是一首爱情长诗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代表作《菩萨蛮》意高旨远,明代画家追求的极简风格,王綦绘《寻友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