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史记 >> 史记简介 >> 谁才是真正的老子

谁才是真正的老子

我读《老子》也有十年了,可是却越读越糊涂。感觉上明白了一些,但是换一本书看,又糊涂了。老子5千言,虽然只有区区5千言,但是其注解却有无数的版本,所以说《老子》这部书是读不完的。个人感觉:读《老子》,不要要求完全读懂,顺其自然是最好的。

三个老子,谁是真正的老子?

后世研究老子的人,大部分都是以《史记.老子列传第一》为第一手资料。可是关于老子的记载,司马迁好像是在讲故事。他一下子讲出了三个脑子。分别是:

1、孔子适周卿拜见的老子。

这个老子是周王朝王家图书馆馆长,孔子为了学习周礼,特意跑到洛阳向他学习。老子学成回来之后,对他的学生讲出了: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这句话可把老子捧上了天,后人称孔子为圣人,那么应该怎么称呼老子呢?

周王朝图书馆馆长老子2、楚人老莱子,就是二十四孝里面,戏彩娱亲的那一位

老子是楚国人,这是公认的。因为有孔子问礼,那么肯定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这个老莱子,也是与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也是道家的名士,留下了《老莱子》一书,共有15篇。(书已传,只留下了只言片语被别的作者引用。)

能够肯定的,就是有这个人,并且是和孔子同时期的一个楚国人。我记得论语里有这样一段话: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这里把西周的“礼制”比喻成了凤凰,就是那个凤鸣岐山的凤凰。这位接舆肯定是个道家人物,至于和老莱子的关系就讲不清楚了。

《论语.微子篇十八》中记载了很多这样的隐士,对孔子推崇周礼都是持反对态度的。孔子也明确地讲出了: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周礼》在乱世中行不通,我们早就知道了。)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论语·为政》

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孔子对礼仪制度是非常熟悉的,他所传的《周礼》也是删减版。就这样的删减版,司马迁都说儒家学说太多学不完。实际上孔子去世后,儒门八分,儒门弟子也只能教授一项技艺。孔子在50岁以后学《易》,像这么好学的人,是很少见的!

讲那么多就是想讲,孔子在教育方面比老子的贡献要大多了。《六经》全是孔子删减得来的,同时期的名人,全部在称孔子的流量。后来的墨家、法家等等,其实都是源自于儒家。可以这样理解:孔子从老子那里学来了本事,因为“我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把道家变成了儒家,之后更变成了百家。而道家学说,则源自于周王朝王家图书馆的记载。古代巫史为一家,能够掌握王家图书馆,老子可以说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所以这本读不懂得《道德经》,就变成了当时的图书馆馆长的作品了。至于紫气东来的一些传说,只是为了加强宣传效应以及神秘性。

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

如果这时候老子还没死的话,那么他真是神仙了。所以我只能按照我所能理解的推断,这个周太史应该是孔子时期的老子的后代。司马迁的脑洞比较大,他认为有可能这个人就是老子。

因为这个人准确预测出了秦王朝的崛起,便带有了一丝神秘色彩。我们知道秦献公之后就是秦孝公。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司马迁所举的三个老子,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但是具体事迹也讲不清楚。其实孔子时期距离司马迁时期也没有多少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年,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年,两者相差也就在年左右。那么司马迁为什么会选择这三个人,认为他们是老子呢?

三人成为老子的原因

1、第一个,因为是孔子的老师,所以人们想当然地就认为他是道德经的作者。

2、第二个,因为他的确著有道家的经典著作,而且时间和地点也比较吻合。

3、第三个,因为西汉时代所传的老子版本,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书。就像《中庸》,到底是孔子的作品还是他的孙子孔伋的作品呢?

我的结论是:老子只有一位,就是周王朝图书馆馆长。

但是《道德经》的作者,就讲不清楚到底是谁了。有可能是这三位,还有可能有更多位。其实中国早期典籍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无名氏。

《史记》中这个记载,也衍生出来了神话故事“一气化三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写一写。因为在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造经”的时代。比如《老子化胡经》,就是完全捏造出来的。当然,还有许多类似的书籍。这就让后世研究者对古代文献做研究时,无形中提高了难度。这就叫“秦皇焚书而书存,儒生注经而经亡”。

秦皇焚书而书存,儒生注经而经亡《史记.列传》为什么以把老子排在第一位

这就牵涉到了人生的意义。老子讲:死而不亡者寿。

也就是我们讲的,生命虽然可以终结,但是思想却可以永存。这就是第一种死而不亡者。

第二种死而不亡者,《道德经》记载: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这就是族谱里面记载了先人的事迹。

中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地方志》,这也是因为老子说的“死而不亡者寿”。

第一种是最伟大的,在精神上给予人类以光明。我现在对道德经的理解,应该比对一般事物的理解还要深刻。那么《道德经》,在我的思想里就是有生命的。

第二种,可以让一般人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永生的形式。《地方志》也是基于这种形式。

这种思想性的传承,甚至比国家的传承还要长久,所以理所当然的,《老子.列传》要排在第一位。

地方志司马迁也提出了现实问题

《道德经》中记载: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司马迁用伯夷、叔的例子和盗跖的例子来反驳这句话。实际上也是为自己鸣不平。他问道:

余甚或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伯夷、叔齐、颜渊,若不是因为孔子的名声,后世有几人能记住他们呢?

司马迁不仅质疑老子,他也质疑孔子。

其实我也感到很疑惑,但是我已经养成了现在的生活习惯,恐怕很难做出改变。但是我的下一代,我应该怎么去教育他们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