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这位千古流芳的史学家,记述了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长达年的历史,为好奇中国古代史的人,大开方便之门。
不过,关于司马迁、关于他写下的历史,仍然存有一个最核心的疑问:《史记》中写下的中国历史,必然是真实的吗?
在王珊老师看来,答案至少是存疑的。
讲述|王珊来源|知鸦通识APP《〈史记〉的一天》
01.
《史记》中的三皇五帝是真的吗?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要想了解《史记》,我们必须先了解他的作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在中国古代,文化属于少数人的资源,能够掌握大量书籍的人更是社会中的极少数。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史家家族,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采集传闻,这意味着他能阅读到的书籍和了解到的知识远远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
这为《史记》的写作创造了一个极为优越的条件,也使得《史记》的写作时间起点,追溯到了缥缈而不可知的三皇五帝时代。
三皇五帝画像,图源:百度百科三皇五帝到底是哪个时代?
在中国古代,人们将三皇五帝视作神话,因为他们存在于距今将近万年的远古时期。
所以说,司马迁能够将这些看不到的人和事写成《史记》这本书,更是令人不可思议。
但是,今天人们在阅读《史记》的时候,很少会把它记载的黄帝、轩辕氏、炎帝,还有神农氏等等的历史当做是真实的。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其实很简单,这是因为现代的历史学已经跨越了完全依赖古代记载和重复古代记载的时期。
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司马迁所生活的时代去古已远,就连司马迁记载的特别详尽的夏商周三朝,离司马迁生活的年代,也有一两千年的历史。在这样漫长的历史时期之内,没有可信的文字资料,没有完善的档案记载,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没有文字。
那么,司马迁能够记述下来的那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几分可信度?这是很值得怀疑的。如果这些显得太繁琐,那么我们举一个更生动的例子来解释。
有个游戏叫做传递信息,一列人中的第一个得到准确信息后,向后传达给下一个人,以此类推,把消息传给最后一个人。出人意料的是,最后一个人说出的答案也许和第一个人得到的信息相差甚远。简言之,文字在长时间不断的传播之后,在不同的人的意识中变成了不同的意思。
所以,不管这个史官的态度是多么地认真,多么想要把历史完整地记述下来,他们都始终是茫茫历史大潮中相对微渺的个体,不能将这些人的“一家之言”当成真正的历史。司马迁也一样,虽然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是他不能穷尽这个时代所有的资料,去概括一整个古老的时代。
就像《史记》当中只有三皇时代,而在历史的记载中,今天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至少万年以前,这都是司马迁所不能了解的。
02.让《史记》成为“真实”的历史不过,跨越几个世纪,现在有办法解决“文字记载并不是真正的历史”这个问题了。
20世纪初,由于考古学的出现,人们开始学会用地下的文字、文物、遗址乃至用地下一切丰富的出土物,来印证历史上所留下的那些文字记载。
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王国维,他提出过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做二重证据法。
清华大学王国维纪念碑,图源:Wikipedia他的原话如下: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简单来说,这个法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够盲目地相信古人给我们留下的那些文字记载,要通过出土的文物和遗迹来证实它的真实性。
考古学上面有一个非常有诗意的比方,把文物出土的大地叫做地书。
大地是一本书,埋葬着它所经历的所有的过去,离我们越遥远的时代,在大地当中埋藏得越深。不管是人类还是地球,一切的东西所经过的历史,都被掩埋在我们脚下的大地当中。
《我在殷墟学考古》照片,图源:新华社
当我们谈到历史的时候,不要忘了把司马迁的记载和我们脚下的地书相印证,也不要忘了多年以来现代历史学的发展和考古学家们筚路蓝缕的工作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材料。
庆幸的是,现在的我们可以不仅仅凭借着那些微渺不可言说的文献记载去了解那个遥远的覆满了尘埃的时代。
司马迁的《史记》也终于能够成为“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