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建立秦朝,公元前年灭亡,短短十四载春秋一朝覆没,还留下了“暴秦”之名。后来的隋朝也二世而亡,但好歹也享国三十八年,比秦朝稍强一些,秦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争议颇多,就像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西方学者眼里就像凯撒一样,但在中国史书上他永远有两面性,有人认为他功在当代,也有人认为他暴虐无道。有趣的是,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所载,楚国南公曾预言:“楚虽三家,秦必楚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强烈的情绪,楚人对秦国不满,楚人对亡国不甘,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平定天下而逐个击破诸侯国,楚国虽不是最晚灭亡的,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而且秦朝建立之后,楚南公的预言还是实现了,揭竿而起的陈胜是楚人,刘邦项羽也是楚人。汉朝建立后,刘邦总结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有一条是:秦始皇放弃分封制,全盘改为郡县制,皇室失去拱卫,外戚争权,很快就灭亡了。因此,汉朝不能像秦朝那样,继续实行郡县制以外的分封制度,以保证刘家子孙的势力。实际情况是,汉朝延续的时间比秦朝要长得多,西汉时期加起来是年,秦朝和汉朝是无法相比的。而秦从崛起到毁灭,其自身的时间对比也十分突出,假如以公元前年商鞅颁布垦草令,变法开场为秦崛起,往后一直到秦王嬴政登基,全面开战,灭六国,这一过程持续了一百多年,嬴政能从秦王变成秦始皇,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可是为什么秦崛起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这么长的时间,秦毁灭了,却又如此短暂,短短的时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呢?是否真如刘邦所想,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在于废除分封制?或者其它系统有问题?对此,后世史官和文人亦有探讨,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书而刑,先诈强后仁,以暴制暴,始于天下”,本来是天下人失心,继位的秦二世竟变本加厉,全然不知去安抚士民,这是秦朝短命的原因。秦短命,秦始皇和秦二世本身肯定有问题,但是秦朝的统治方式才是根本。从秦末起义的惨烈场面可以看出来,秦末一片伐无道而诛暴秦的呼声,最厉害的是楚人,自楚王客死秦国以来,楚人一直哀叹不已;公元前年,秦国再次攻破楚国都城郢城,楚国先王陵墓和宗庙全部被毁,屈原更是痛心疾首。有着这么多世纪的恩怨,楚人反秦情绪强烈,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随着楚国灭亡,统一大势已定,如果秦能够妥善安抚六国遗民,让楚人的生活还能继续下去,楚地不致一蹶不振,千家万户决意反秦,毕竟楚人也是人,想要恢复故国的想法主要存在于贵族心中(如项梁),一般人想要的是吃饱穿暖,能过日子就好了。但是秦朝的制度却完全没有给楚人留有余地,应该说,在秦朝的一系列政令中,楚地的风俗是最不能与秦的模式和谐相处的。位于长江流域的楚国,楚人的祖先多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古籍《元和姓纂》、《世本》等记载楚人的祖先为黄帝之孙颛顼,现代许多学者认为,楚人是长江流域的苗蛮族,无论其起源如何,长期以来都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楚先君积极吸收中原华夏文化,使楚国得以崛起。与此同时,楚国保留了祖传下来的原始信仰,“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楚地也有许多与自然崇拜有关的神话,楚地出土文物中多了凤凰,正是因为楚人相信凤凰是祝融的化身,这些东西可以说已经融入了楚人的血脉,但是秦朝建立以后,无论你楚人怎样想,都完全要按照秦的风俗,遵守法律,一旦触犯,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统一度量衡,推行郡县制,秦人严格遵守。作为法家代表,商鞅重视法令的约束作用超过了道德和文化的约束作用,变法虽难,但变法仍步履维艰,而且成效显著,所以即使商鞅被杀,秦国历代国君都承认其作用,并继续实行,秦始皇登基后,更将这种法令威慑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而且楚人的风俗传统,这种制度以及秦的政令,水火不容。楚人重视祭祀,秦朝规定如果任意“奇祭”,罚两套甲胄;两套甲胄可不便宜,差不多要为官府工作三年才能挣到钱,这就意味着楚人是秦朝制度下最穷的打工者。除祭奠外,他们还爱喝酒,喝酒也会触犯秦律,因为秦朝禁止聚众摆酒局,就连楚人喜欢的载歌载舞,在秦人看来也是落后蛮夷的旧俗,这也不允许干,那也不允许干,楚人怎么受得了呢?楚旧地在南方,秦朝大规模征民夫入楚,楚人走得最远,吃得苦最多,楚国还没有覆灭,楚人的赋役也就在南方,秦朝建立以后,哪一个地方能长途跋涉,死亡的危险和损失比以前高十倍以上?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楚人都承受着无法承受的压力,陈胜说天下苦秦久矣,其实翻译为楚人苦秦。秦民习惯于秦的文化法令,他们重视耕战纪律,又有尚武之风,相比较而言,楚人“不羁爱自由”,不能接受武力的压迫。就是反秦大旗一挥,齐国贵族浑水摸鱼,赵、魏、韩、燕随大流,楚人却一心一意地想要灭秦。最大的问题不在于郡县制,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已分而治之,统一已成大势所趋,但秦不能轻赋少罚,约法省刑,仍然走旧的重压施政法,既激又急,不留后患,显然违反了历史规律。因此,秦短命的原因,只有制度是个面,治理的方法是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