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列三十世家第二十三篇,主要记载了“汉初三杰”之一——萧何的事迹。
[萧何事迹]
萧何是沛县人,曾担任沛县主吏掾(秦县令属吏,主管群吏进退)。在刘邦不管是布衣、亭长,还是小吏之时,萧何对他都有过帮助。
刘邦起兵之后,萧何举家(数十人)跟随刘邦。刘邦初到咸阳后,诸将争相分取秦朝遗留的金帛财物,而萧何却忙着收集秦朝丞相和御史负责掌管的律令图书(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
刘邦成为汉王后,萧何任丞相。因为有萧何保存下来的律令图书,刘邦得以了解天下险关要塞、户籍人数、地方形势、百姓疾苦等重要信息。萧何还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并促使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汉王元年(前年),刘邦平定三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后,萧何留守巴蜀,为军队提供粮草。二年(前年),刘邦率各路诸侯攻打项羽时,萧何留守关中,继续为军队征集粮饷,并征召关中士兵填补军队缺额。
汉王三年(前年),刘邦与项羽在京县、索城之间对峙期间,多次派人回关中慰劳萧何。萧何在鲍生的建议下,将家族中能打仗的人全部派到军中效力,以此打消了刘邦的顾虑。
汉王五年(前年),刘邦击败项羽,初定天下。论功行赏时,各大臣争功,最后,刘邦以诸将皆为“功狗”,而萧何为“功人”为喻,并指出萧何举家跟随自己起兵,以此说服众人——萧何被确定为功劳最盛,获封酂侯,食邑最多。确定位次时,刘邦想将萧何排在第一,但群臣皆言曹参第一。关内侯鄂千秋进言: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最后,刘邦下令确定萧何为第一,并“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前年),陈豨叛乱,还未平定,韩信也在关中造反,吕后采用萧何计策,诛杀韩信。刘邦听说韩信被杀,加封萧何五千户,并赏赐其五百名士兵及一名都尉。召平告诫萧何捐出私财免除祸患,萧何听从了他的意见,刘邦大喜。
汉十二年(前年),黥布叛乱,刘邦带兵前去平叛,期间仍多次派人询问萧何在做什么。萧何听从门客意见,低价买民田宅以自污,刘邦顾虑再次解除。但是,刘邦班师回朝后,还是因此事将萧何治罪。萧何被交给廷尉,并受到拘禁。最后,王卫尉替萧何求情,刘邦才将萧何赦免。
萧何在汉惠帝二年(前年)去世,谥号“文终侯”,萧何曾向汉惠帝举荐的曹参继任丞相。
[后记]
萧何虽然功勋显赫并一直兢兢业业,仍不免遭受刘邦几次三番的猜疑,何况是其他人呢?
——2.4.26
本文由Yan读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