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之所以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爱书,大概是因为这本书其实没有很强的时间性。虽然是两千年多前的作品,但书中很多情景的思想和现代人是一样的。大多数人会感觉《史记》通俗易懂,除了读文言文需要多花点心思。另外一点,《史记》有很强的带入性让读者深入其中,这个带入性或许是因为司马迁高超的描写手法。同时,这也是一本长知识、解谜题的书。当然这是个人感觉,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史记》具有了不起的民族观。春秋之前的思想是尊王攘夷,也就是排外思想,非常狭隘的民族观;战国后期炎黄子孙的范畴才被逐步扩大。而之前仅仅局限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省的部分被称作中原地区,其他地方都是野蛮人。而司马迁把众多其他民族也认定为炎黄子孙,甚至匈奴人都是。如果说开疆扩土是对华夏民族的贡献,司马迁无疑是第一人,不同的是司马迁是思想的拓展。同时司马迁反对汉族人压迫、掠夺其他民族,强调尊重不同民族。比现在的民主思想大概早两千年。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非常先进。古人重农轻商,司马迁强调工农商各行业平等,反对行业歧视。在此前的社会,工商业者的地位待遇非常悲催,甚至仅次于罪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商鞅、韩非都把商人视为“祸乱者”。司马迁说孔子周游列国为什么能受到优待,是因为经商的子路用金钱为孔子铺路,子路的钱从哪里来?没有经商,哪里有钱谈论礼义廉耻。司马迁提到这个无非是嘲笑那些看不起商人的贵族。
司马迁写高祖、景帝、武帝等等当代人物,纯粹是站在云端审视他们,没有丝毫谄媚或贬低。这真是难得,这些人都是“跟前人”,写这段历史除了需要司马迁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还需要勇气和胆量。这也说明当时汉朝的当权者有一定的胸怀,不过有学者说《史记》有被后人串改的诸多疑点,当然这不是普通读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