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志鼻祖常璩一部华阳国志奠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常璩

在中国史学界,如果要研究巴蜀地区的历史,绕不开一本书——《华阳国志》。这本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地方志著作,首次完整记叙了西南地区从远古到东晋的山川地理、人文风物,是寻根古巴蜀文明最详实、最全面的史料。

《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qú),蜀郡江原(今成都崇州市)人,东晋史学家、地理学家。在最新评出的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中,常璩顺利入选。

是中国的地方志鼻祖、中国地方志完整体例的创始人

纠正了人们对古代四川的偏见,展示了巴蜀的历史厚度

乱世中他写出中国首部地方志

常家是文化世家,常璩叔祖父常宽更是崇州当地大儒。

公元年左右,常璩在崇州出生。不幸的是,常璩生逢乱世。西晋后期八王之乱以后,先是李特、李雄率领的流民杀入成都建立成汉政权。后又逢东晋桓温伐蜀,成汉政权旧部不得不归顺东晋,这其中就包括了常璩。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舒大刚说,东晋士族集团对来自蜀中的降部并不重视。备受冷落之际,常璩不再追求仕途,转而专注于修史,最终著成《华阳国志》。

常璩为何要撰写这部地方志?

舒大刚认为,除了常璩无心仕途的主观因素,更有现实的客观需要。

彼时,在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中原正史中,对巴蜀地区的历史着墨并不多,尤其是巴蜀上古历史。即使秦并巴蜀、巴蜀地区纳入全国大一统之后,对于巴蜀的某些记载也多有谬误甚至缺失。“比如《史记》记载李冰治水,先说凿玉垒山(在今都江堰),再说避沫水之害。但沫水即大渡河,却不在都江堰。前后有矛盾。此外,对于汉代文翁兴学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史记》更是毫无记载。”司马迁之后,巴蜀众多有识之士如司马相如、扬雄、严君平等纷纷补写地方史(如《蜀王本纪》)。这些著述有的取自传说,神话色彩过重,有的则限于局部地区,不全面。

因此,在东晋士大夫政权藐视蜀地降部的大背景下,常璩以修史的方式赞誉西南地区悠远的历史和杰出的人物,顺理成章。

既然寻根古巴蜀文明,为何该书取名《华阳国志》而非《巴蜀志》?

舒大刚介绍,常璩秉承了开放包容的心态。取名《华阳国志》就是将巴蜀纳入了《尚书·禹贡》中天下九州。这就将地方历史纳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在当时,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国家观。

纠偏见他打造四川“最早的历史文化名片”

“此其于地方史中开创造之局,亦如正史之有《史记》。”历史学家任乃强这样评价《华阳国志》。可见这部12卷的地方志,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舒大刚认为,《华阳国志》达到了相当水准,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作品中对于古代四川的种种记述,更是纠正了人们对古代四川的偏见,展示了巴蜀大地的历史厚度,堪称四川“最早的历史文化名片”。

例如,在西汉时,即使大儒扬雄,也在《蜀王本纪》中感叹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然而常璩通过研究,考证出黄帝的正妃西陵氏之女嫘祖来自蜀地,蜀地的彭祖还是殷商太史,因此在《华阳国志》对此提出了质疑。他的质疑也得到了印证。伴随着三星堆和金沙等考古遗址的发现,大量具有极高冶炼技术、艺术造诣和精神诉求的青铜器、金器、石磐、玉璋等乐器礼器的出土,证明古蜀之地的确曾创造过灿烂的文化。

西汉时期文翁兴学,让班固在《汉书》中评论称“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如此重大的事件,不见于《史记》,常璩却在《华阳国志》中作了详细记载,最终让文翁化蜀的事迹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对古代四川的科技史,常璩也多有记载。他曾多次写到了临邛(今邛崃)等地的制盐手工业对天然气的使用。这些记载和存世的汉代制盐画像砖一起,证明了中国人在全世界最早使用天然气。

常璩还开创了兼顾地理、人物、历史等于一体的新地方志体例,让后世读者得以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和风貌。写《巴志》时,他总结巴地“其民质直好义,士风敦厚,有先民之流”;讲蜀地时,则说蜀多文士、好文雅,最后总结称“巴有将,蜀有相”。

常璩之后,《华阳国志》成了研究远古到晋代西南历史文化的必备之书。范晔著《后汉书》,裴松之注《三国志》,郦道元注《水经》,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只要涉及到西南史地,无不要参考《华阳国志》的成果。

舒大刚说,常璩秉笔直书的良史态度,敢于创新的学者风范,维护统一的大局意识,资政育人的济世情怀,至今仍值得我们尊崇。

人物名片

常璩(约公元年—年),字道将,蜀郡江原(今成都崇州市)人,东晋史学家、地理学家。常璩出身“文献故家”,得其叔祖父常宽《易》学、史学之真传。成汉时期,常璩曾任散骑常侍。公元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灭成汉。常璩入晋后,专注于修史,撰有《华阳国志》《蜀汉书》等。

常璩所撰《华阳国志》记载了今四川、云南、贵州全境以及陕西、甘肃、湖北部分地区的史实,记述时间远起于天地开辟之初,近止于晋永和三年(公元),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著作。(记者吴晓铃)

相关阅读

自问世以来,《华阳国志》这部12卷的地方志,一直备受追捧。

目前存世的《华阳国志》古籍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刻本。这种刻本现存两部,都是残本。其中一部存放在国家图书馆,另一部在四川省图书馆,品相较好,也相对完整,仅缺少第11卷。

年,四川省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取得联系,将后者珍藏的第11卷进行拍照。带回四川补齐后,四川省图书馆复制再造了一份完整的《华阳国志》,并将复制品赠与全国各大图书馆,以做学术研究之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