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上爻阴爻:象参天大树一样枝叶茂密,冠大荫浓,以此来荫蔽天下,百姓将会温顺、悦服,无咎(没有过失)。
“冥豫”为“成”,“成”则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故言“有渝”;“有渝”即“元元之民,各得其所”,故言“无咎”。
三、释今本“有渝”及今本“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4、释今本“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冥”覆也、覆盖。“豫”舒也、安也、乐也;“豫”也是南方高大木、参天大树之名。“冥豫”有“豫树参天、枝叶繁茂”之义。“渝”变、改变。“有渝”为有变、有所改变。
“豫”为木、钓樟树,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豫”木繁茂被当做“祥瑞”之兆,具有很强的政治寓意。
汉-《礼纬斗威仪》“君政讼平,豫章常为生”;君王政治修明,诉讼平息,豫章就常常盛长。
唐-房玄龄等《晋书·志·第十八章·草妖》“其七月,豫章郡有樟树久枯,是月忽更荣茂,与汉昌邑枯社复生同占。是怀愍沦陷之征,元帝中兴之应也。”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樟部汇考·樟部纪事》“《溧水县志》:万历二十六年戊戌七月中,山之麓,樟树枯而复荣,时令为政清廉,邑人以为德感。”
由上可知,“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讲的是:天下安逸、舒适,豫树便盛长、繁茂,天下就此有所改变,无咎(没有过失)。
“有渝”指的是“天下将会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礼纬斗威仪》“君政讼平,豫章常为生”,讲说:君王政治修明,诉讼平息,豫章就常常盛长。故,豫树盛长、繁茂,便是言天下将会有所改变,变得“政清人和”,故后紧跟着言“无咎”。
周易(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6.8购买另,“豫”为南方大木之名,可与战国楚竹简的“榠”相通;“渝”在《诗经·大雅·板》中通“愉”(渝,通“愉”),“愉”即战国楚竹简的“愈”;以此而言,今本“豫”与楚竹简“榠”通,今本“渝”即楚竹简“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今本的爻辞爻义则与战国楚竹简的爻辞爻义完全相同的结论,在解析战国楚竹简的爻辞时再详述。
四、释帛书“或谕”及帛书“尚六:冥餘,成或谕,无咎。”
1、或:今本作“有”,楚竹简作“又”。或:有也。《小尔雅·广言》“或,有也。”;《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尚书·商书·微子》“殷其弗或乱正四方。”;《后汉书·列传·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应劭》“开辟以来,莫或兹酷。”
近代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文字初义不属初形属后起字考》“或、国二字,许君同训为邦,明本是一字,域字加义旁土,国字加义旁囗耳……今则或、域、国三字各为一字,音亦互殊,邦国之义专属国字,而或、域无与矣。”
或:《说文解字》“或,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或,邦也。邑部曰:邦者,国也。盖「或」国在周时为古今字。……而封建日广,以为凡人所守之「或」字未足尽之,乃又加囗而为「国」。……既有「国」字,则「国」训「邦」,而「或」但训「有」,汉人多以「有」释「或」。毛公之传诗商颂也,曰「域」,有也,传大雅也,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域」即「或」。考工记梓人注:「或」,「有」也。小雅天保笺,郑论语注皆云:「或」之言「有」也。高诱注淮南屡言:「或」,「有」也。毛诗九有,韩诗作九域,纬书作九囿,盖「有」古音如以。「或」古音同「域」,相为平入。”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域,或。或从土,即从囗、从一矣,又从土;是为后起之俗字。”
综上,或为「国」之初文;「或」的异体作「域」,加“土”繁化;本义为以城邑为中心包括周围地区的邦国。
李学勤主编《字源》(以下内容为节选)
我个人认为,爻辞中的“或”既有“有”义,又有“邦国”义,具有这两重字义。
2、谕:告也、告诉;明白、懂得。《说文解字》“谕,告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谕,告也。凡晓谕人者,皆举其所易明也;注曰:谕,告晓也;晓之曰谕。其人因言而晓亦曰谕,谕或作喻。”。
《康熙字典》“谕:告也;晓也;及其未悟,告之使晓。……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晓以丽罪,及制刑之本意。……衰絰棺屦,辟踊哭泣,所以谕哀也。谕,明也。”
谕:告也、告诉。《周礼·掌交》“以谕九税之利。”
谕:明白、懂得。《广雅》“谕,晓也。”;《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3、释帛书“尚六:冥餘,成或谕,无咎。”
“冥”覆也、覆盖。
“餘”饶也;义为“物质丰足、生活富足、衣食无忧,生活舒畅”;详见《卦十六豫:卦名解析;帛书作“餘”,楚竹简作“余”;安也;乐也》。
“冥餘”即“以富足覆盖天下”。
由上可知,“尚六:冥餘,成或谕,无咎。”讲的是:天下富足,衣食无忧,邦国会有晓谕,无咎(没有过失)。
“或谕”指的是“邦国会有晓谕”。
《诗经·小雅·节南山》“式讹尔心,以畜万邦。”;讲说,周王要养治天下万千邦国及百姓。
《尚书·虞书·大禹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讲说,君王的德行在于使政治美好,政治美好在于使人民生活富足;厚生:使人民的生活富足、充裕。
《诗经·周颂·维天之命》“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诗经·大雅·皇矣》“比于文王,其德靡悔。……帝谓文王:予怀明德。”;《诗经·大雅·文王》“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讲说,只要好好效法文王,就能得到万千邦国的信服。
《诗经·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讲说,周王的德行是天下众民效法的榜样。
综上,周王的德行、美德便是养治天下,使百姓生活富足(《史记·十二本纪·孝文本纪》“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周王有德,天下众民便会效法周王,以周王为榜样进行修德,此为上行下效,进而人人修德,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七·三教》“王者设三教何?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也。……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而成。故《孝经》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论语》曰:「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尚书》曰:「以教祗德。」;《诗》云:「尔之教矣,欲民斯效。」。”
西汉-戴圣《礼记文王世子》“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君之谓也。”;大意为:君子的道德、德行很重要,美德养成后,就会重视且恭敬地对待政教、教化;重视且恭敬地对待政教、教化,为官者就会公正廉明;官员公正廉明,国家就会大治,百姓就会安居乐业;所以对国君而言,德非常重要。
由上可知,爻辞中的“冥餘”为“天下富足”;“成”为“百姓生活富足”,这便意味着“君王有德”(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或谕”为“邦国、百姓会有晓谕、知晓(君王有德)”,邦国国君、天下百姓便会效法君王修德,进而天下大治,人人安居乐业;故爻辞言“无咎”。
《管子·牧民·国颂》“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百姓粮仓充实、丰衣足食,荣辱观便会深入人心,人们便会自发、自觉、普遍的修德行善、注重礼节、崇尚礼仪。这便是帛书“尚六:冥餘,成或谕,无咎。”的内涵。
周易十书(全10册·精装)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5购买西汉-戴圣《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管子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
《史记·七十列传·郦生陆贾列传·郦生》(三家注)“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王者以人为天。案:此语出管子。)
史记三家注:南北朝-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
五、释楚竹简“又愈”及楚竹简“上六:榠余,成又愈,亡咎。”
1、又:今本“有”,楚竹简均作“又”。
愈:愉也。我们知道,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楷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其中字形、字义也有所变化。金文时期的“愈”,演变到小篆时期改作“愉”,隶书、楷书承袭篆文亦作“愉”。
愈:金文的形构或仅作「俞」,或从心作「愈」;战国文字作「愈」;篆文字形作「愉」。「俞」是“空中木用为舟航”;「愈」字形从心、俞声,以心表示与心境相关。“空中木用为舟航”是「俞」之范式;“心舟荡漾”是「愈/愉」之范式。
俞:古可同“愈”。PS:在古籍中“俞”可通“渝”、通“谕”、通“愈”、通“愉”。
俞:「俞」本义为把树木凿空以作舟船用。《说文解字》“俞,空中木为舟也。”;象尖端的独木舟形,(舟)表示船,或表示划水痕。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俞,空中木为舟也。古者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高曰:窬、空也,方、并也,舟相连为航也。按:窬同兪。空中木者、舟之始;并板者、航之始;如椎轮为大路之始。其始见本空之木用为舟,其后因刳木以为舟。凡穿窬、厕牏皆取义于兪。曰: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
愈:《说文解字》中有“愉”字,没有“愈”字;古文字一般不严格区别构型位置,据此“愉”、“愈”初本一字,后乃分化。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愉,字亦作愈。”《说文解字》“愉,薄也;从心俞声。《论语》曰:「私觌,愉愉如也。」”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愉,薄也。……他人是愉;曰:愉、乐也。曰: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此愉之本义也。……《论语》曰:「私觌,愉愉如也。」;文。觌者、儥之俗字;愉愉、聘礼作俞俞;云:愉愉、容色和也。正薄乐之义。”
愉:《说文解字》“愉,薄也。”。直接表示快乐、喜悦的字是“憪”[xián],《说文解字》“憪,愉也;从心、閒声。”。这两个字都属心理活动,故形义符均从“心”(忄);“愉”字右边是“俞”,“俞”是独木舟在水上行驶,加“心”表示心情像小舟一样轻松、轻快;“憪”字右边是“閒/闲”,心闲自然闲适、轻松愉悦;但现今表示愉悦仍多用“愉”。
“愉”在古籍中多表示“放松、轻薄”,含有“愉悦”义。《尔雅·释诂上》“愉,乐也。”;引申有“和悦、温和、悦服”义。
瘉:《说文解字》“瘉,病瘳也;从疒俞声。臣铉等曰:今别作愈,非是。”(PS:瘉的异体字亦作“愈”、“癒”。)。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瘉,病瘳也。及毛传皆曰:瘉、病也。浑言之谓瘳而尙病也;许则析言之谓虽病而瘳也。凡训胜、训贤之愈皆引伸於瘉,愈即瘉字也。”
现今“愈”常见的字义有1、“愉”也;2、瘉也;3、胜过,更加、越发。
愈,愉也。《荀子·正论》“天子者,埶至重而形至佚,心至愈而志无所诎,而形不为劳,尊无上矣。”。
愈,瘉也。“瘉”古籍中多写作“愈”。《诗经·小雅·正月》“忧心愈愈,是以有侮。”(程俊英《诗经译注》“愈愈:「愈」即「瘉」之假借,烦闷貌,亦作「瘐」yǔ”);《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昔者疾,今日愈。……今病小愈。”。“瘉”与“愈”二字原来并用,成为异体字,于是年我国正是宣布废除“瘉”字,同时将另一异体字“癒”也一并废除。
愈,胜过,更加、越发。《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丹之治水也,愈於禹。”(愈,胜过。《玉篇》“愈,胜也。”;《增韵》“愈,过也。”)。《诗经·小雅·小明》“曷云其还?政事愈蹙。”(愈,更加、越发)。
2、释楚竹简“愈”
楚竹简爻辞中的“愈”即“愉”;“愉”有“轻松、轻快、和悦、温和、悦服”之义,另“愉”也引申有“愉悦、愉快、快乐、喜悦”义。
我认为爻辞中的“愈”(愉)应为“温和、温顺、悦服”之义。《礼记祭义》“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诸其欲其飨之也。”;愉愉:温顺、和悦的样子。
大意为:祭祀时,整整齐齐的多么诚恳恭敬啊!和悦温顺多么诚心忠顺啊!勤勉地忙碌多么期待神灵来飨用啊!
《礼记祭义》“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诎,其进之也敬以愉,其荐之也敬以欲。……立而不诎,固也;进而不愉,疏也;荐而不欲,不爱也。……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愉:温顺、和悦的样子
大意为:孝子对祭祀的态度是可以通过他的表现观察出来的;他站立时恭敬的弯曲着身躯,捧着祭品前行时恭敬且温顺、和悦,进献祭品时恭敬的期待神灵飨用。……在祭祀时,如果站立时不弯曲着身躯,就显得粗陋无礼;如果前行时神态不温顺、和悦,就显得疏远神灵;如果进献祭品时没有显得期待神灵飨用,就显得对神灵不是真爱。……如果孝子对父母有深厚的爱,心中就必然充满和顺之气;心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就一定会有温顺、愉悦的神色;脸上有温顺、愉悦的神色,就一定会表和顺的仪容。
《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郑玄曰:愉愉,颜色和。),愉愉: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大意为:(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行聘问礼时)拿着圭,恭敬而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在交给别人。神色庄重,战战兢兢;脚步紧凑,步子很小,好像在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私下里和外国君臣会见时,则显得轻松愉快。
《汉书志礼乐志》“《安世房中歌》「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大山崔,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愉愉:温和、和悦,心情舒畅。
3、释楚竹简“上六:榠余,成又愈,亡咎。”
“榠”覆也、覆盖;亦有“树大参天”义。“余”身也;舒也,舒畅、安乐;亦有“生枝布叶”义。
“余”义为“身体舒服、舒畅;不受压迫、残害;身体自由”;详见《卦十六豫:卦名解析;帛书作“餘”,楚竹简作“余”;安也;乐也》。
“榠余”即“象参天大树一样枝叶茂密,冠大荫浓,以此来荫蔽天下百姓”。
由上可知,“上六:榠余,成又愈,亡咎。”讲的是:象参天大树一样枝叶茂密,冠大荫浓,以此来荫蔽百姓,天下将会温顺、悦服,无咎(没有过失)。
3.1、爻辞中“余”取“身体舒畅;不受压迫、残害;身体自由”义;“愈”(愉)取“温顺、悦服”义。
西汉-贾谊《过秦论·中篇》“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大意为: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的慕风向往,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如今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
元元之民:平民百姓,众百姓,善良的百姓。元元:平民、百姓;东汉-高诱“元,善也,民之类善故称元。”;唐章怀太子-李贤“元元,谓黎庶也。”;唐-颜师古“元元,善意也。”;南宋-洪迈《容斋五笔·两汉用人人元元字》“元元二字,考之六经无所见,而《两汉书》多用之……予谓元元者,民也。而上文又言元元之民,元元黎民,元元万民,近於复重矣。故颜注:「或云,元元,善意也。」”
“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天下的百姓都希望依靠天子安身立命、生活无忧,无不归顺、悦服。这便是楚竹简“上六:榠余,成又愈,亡咎。”的内涵。
3.2、爻辞中“余”取“舒也,舒畅、安乐;生枝布叶”义;“愈”(愉)取“温和、和悦”义。
《尚书·商书·说命中》“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
大意为:建立邦国,设置都城,树立王公、诸侯,又在其下设置大夫、师长等众官吏,不是为了天子可以安逸、豫乐,而是为了治理天下百姓。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
大意为:天分为十个日子,人分为十个等级;在下者事奉在上者,在上者供奉、祭祀神明。所以王统治公,公统治大夫,大夫统治士,士统治皂,皂统治舆,舆统治隶,隶统治僚,僚统治仆,仆统治台。养马有圉,放牛有牧,各有专司以治理各种事务。
《荀子·君道》“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四统者俱,而天下归之。……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
大意为:道,是什么意思?回答说:是君主所遵行的原则。……善于养育人民,人们就亲近他;善于治理人民,人们就安心顺从他;善于任用安置人民,人们就喜欢他;善于用服饰来区分人的,人们就赞美他。这四个要领具备了,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审察德行来确定等级,衡量才能来授予官职,使他们每人都承担他们的工作而各人都能得到和他的才能相适合的职务
《荀子·正论》“圣王在上,决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大意为:圣明的君王处在君位上,考虑德行来确定等级,衡量才能来授予官职,使人们全部能担负起自己的职事而各人又都能得到适宜的安排。
综上,楚竹简中的“愈”(愉)为“温和、和悦”;“愈”便是“各得其宜”(人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人人都得到满足)。东汉-班固《汉书·传·东方朔传》“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各得其所:各如其所愿,人人都得到恰当的安排。
“愈”便是“各居其位,各司其职;顺天安命、安守本分、素位而行。”;本分:本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安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
《礼记·礼运》“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国人皆彬彬有礼,百官各治其事,百事都有规章,凡所行礼,皆有次序。这便是楚竹简“上六:榠余,成又愈,亡咎。”的内涵。
3.3、因豫卦的“成又愈”与随卦的“官又愈”结构完全一致,故我认为,这两句爻辞中的“愈”字义也应该完全相同,因此我认为“愈”为“温和、温顺、悦服”义。
如果不考虑随卦的“官又愈”,“愈”(愉)取“愉快、笑颜”义,也合楚竹简的爻辞爻义。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
“大庇天下”即“榠余”;“成”即“广厦千万间”;“又愈”即“俱欢颜”;故爻辞后紧跟着言“亡咎/无咎”。
3.4、今本“豫”与楚竹简“榠”通,今本“渝”可通楚竹简“愈”。故今本的爻辞爻义可取楚竹简的爻辞解析。
“豫”为南方大木之名,可与战国楚竹简的“榠”相通。
“渝”在《诗经·大雅·板》中通“愉”(渝,通“愉”),“愉”即战国楚竹简爻辞中的“愈”。
《诗经·大雅·板》“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毛亨《毛传》“驰驱:自恣也。”,后人据此将“渝”解释为“变”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毛诗注疏》)“戏豫,逸豫也;驰驱,自恣也。云:渝,变也。正义曰:上既劝王和德以安国,故又言当畏敬上天;当敬天之威怒,以自肃戒,无敢忽慢之而戏谑、逸豫。又当敬天之灾变,以常战栗,无敢忽之而驰驱、自恣也,天之变怒所以须敬者。……正义曰:戏豫,谓戏而逸豫;驰驱,谓驰骋自恣;皆谓非礼而动,反道违天,如此者则上天罚之,故戒王使敬天也。……敬天之怒,则天之怒者谓:暴风疾雷也。……天之变者谓:大怪异灾也。言上天之道有此变怒之时,故常须敬戒,非谓:当此变怒之时,独禁逸豫,自恣也。”
《毛诗》认为“驰驱,自恣也。”,故“渝”为“变”也。自恣:放纵自己,不受约束;放肆。
但就“驰驱”二字的字形、字义而言,我们常用、常见的词意为“奔走效力,尽全力效劳”;如策马驰驱。
故,我认为《诗经·大雅·板》中“渝”应通“愉”(愈),义为“温和、和悦”义。“驰驱”为“日夜操劳,全力以赴”义。
我认为“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是一组并列对比句。“怒”与“渝”是一组对比、反义词,怒:震怒、威怒,渝:愉也、温和、和悦。“戏豫”与“驰驱”是一组对比、反义词,戏豫:嬉戏、逸豫,驰驱:飞驰、日夜操劳、无逸。第一个“无敢”为“不敢”义,第二个“无敢”为“不敢不,哪敢不”义。如此解释才符合《尚书》、《诗经》中体现的思想。
《尚书》中言“君子所,其无逸。”;《诗经》“大、小雅”篇中多有执政者需“夙夜匪懈”句;《周易》中有“劳谦,君子有终,吉;鸣豫,凶。”;故,我个人认为“驰驱”便是“无逸、夙夜匪懈”义。
《史记·十二本纪·孝文本纪》“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灾,以诫不治。”
3.5、另:愈,可通“渝”。李学勤主编《字源》(“瘉”字条)“郭店楚墓竹简乙本中有「愈」,但读为「渝」,是变更、改变的意思,而不是病愈的意思。”
下节:随卦
随卦紧跟豫卦而来,《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近者悦,悦:悦豫、豫也;远者来,来: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