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史记 >> 史记简介 >> 资治通鉴开篇谈论

资治通鉴开篇谈论

《资治通鉴》开篇关于历史记述只有短短一句话,即“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此后便是司马光先生的一长段评论。为什么司马光选取这一年作为开篇呢?现在人一般谈到战国时代,一个普遍印象就是礼崩乐坏、弱肉强食。而这一年就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

周朝的诸侯在此之前都是周初武王分封天下延续而来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了相对的稳定。周朝的基本统治层级是这样的,天子统三公,三公统诸侯,诸侯统卿大夫,卿大夫统庶民。在这个统治秩序下,各阶层应该各司其职以保障社会的整体有序运转,否则社会将出现混乱。自平王东迁后,周天子实力与威望均一落千丈,社会进入了春秋五霸时代。但社会的基本构架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区别只在于从前是周天子管理社会,那时变成由五霸在周天子的名义下管理社会。

这就是司马光强调“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的原因。礼教(此处前面并没有加“封建”二字,不含任何褒贬之意),是一个社会有序运转的主体规则,而天子是制定并加以维护的主导者。在这个规则下,整个社会需要划分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种不同身份,当然除了最上层的天子与最下层的庶民之外,中间人群均包含被上级管理和管理下级两种并存的身份,这就是“礼莫大于分”的意思。针对管理者身份又需要制定出具体的等级加以明确,以保证管理能被自上而下地有效执行,这就是“分莫大于名”的意思。

韩赵魏三家,原本都是晋国的卿大夫,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发展,逐步控制了晋国的实权,最终将春秋时代的霸主晋国一分为三。在当时,这种行为是明显的谋逆篡权,作为社会规则的制定、维护者,周天子应予以严厉打击,如果自身实力不足,也应当号召天下诸侯共同打击。而威烈王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正式将三家任命为新诸侯。如此一来,意义大变,不是三家篡权、破坏社会规则,而是周天子自己否定了自己制定的规则。

此事的影响意义深远,此后整个社会不再被共同的规则制约而变得肆无忌惮,真正地进入了弱肉强食的兼并时代,大量的弱小国家被强国吞灭,最后只剩下了周天子自己和如狼似虎的战国七雄。这里不讨论历史趋势之类的话题,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