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是中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人物,在传统意义上的三皇分别指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黄帝,三皇当中以人皇最贵。他们活动的时间约为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左右,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就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算的。
先来说天皇伏羲,在先秦时代的《世本》记载中,第一次出现了天皇伏羲。伏羲也被称为宓羲、伏牺、虙羲、皇羲、包牺等等,其图腾为龙。西汉刘歆在整理《世经》时,将东夷族的祖先太昊(图腾为玄鸟)与伏羲合二为一,自此伏羲也就成了“太昊伏羲氏”,有了太昊的一些特性,比如姓风。除了嫁接太昊的故事外,还有人认为盘古的神话传说的原型也是伏羲,但盘古开辟地的故事,其原型为南方少数民族的盘瓠故事,跟伏羲并无关系。按照传说的族谱,伏羲的母亲是华胥氏,她诞生了伏羲与女娲,伏羲又生了少典,而少典生了黄帝和炎帝。而华夏文明都是炎黄的后代,所以说伏羲和女娲是华夏人文始祖。
伏羲与女娲当然这只是传说的族谱,实际上伏羲、女娲、少典、炎帝等名称应当是部落首领的代称而非指特定某人,黄帝除外。伏羲被战国时期楚国尊为创世神,他教民结网、渔猎畜牧,但最大的功绩还是发明了八卦,这个堪称看透宇宙本质、万物循环的阴阳算法,被后世无数人争相崇拜。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传说中她捏土造人、炼石补天、开创婚姻、制造乐器等功绩。她与伏羲都是人首蛇身,两人兄妹结合繁衍人类。这个兄妹结合繁衍人类的说法,其实与女娲的捏土造人的传说是有冲突的,根据唐朝的一些文献记载,创世神的兄妹结合应该是来源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说法。
再说地皇神农,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尝百草的神农,同时这个神农也应该是与黄帝争霸天下失败后的炎帝。但其实并非如此,神农氏是一个强大的部落,并非特指某人。在汉代之前神农氏和炎帝是两个人,东汉班固写《汉书》时,引用刘歆的说法,将神农氏等同于炎帝,至晋朝后,才确立神农氏即为炎帝的说法。传说中神农氏发明耕种之法,教会人民种植五谷;还发明了木制的耒耜,被公认是农业之祖。据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全身除了头部和四肢外,皮肤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血管都清晰可见。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什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尝百草的传说映射出神农氏在远古医学的探索和成就。
神农尝百草历史上神农氏一直是当时最强大的部落,也是天下的共主,其头领被称为炎帝。黄帝出身的有熊氏就是神农氏的一支分支。随后蚩尤部落崛起,神农氏不敌蚩尤部落的进攻,被迫迁移到中国东南部地区。不久,黄帝部落南下,与末代炎帝争天下,双方先后交手三次,最终在阪泉之战中,黄帝率领熊、罴、貔、貅、、虎为图腾的部落彻底击败炎帝。自此神农氏分为三派,一派以刑天为首(的部落),继续反抗黄帝;一派以炎帝为首,投降了黄帝,黄帝取代炎帝为天下共主;最后一派以夸父为首(的部落),既不想反抗也不想归顺,在举族东迁的时候,被黄帝派去的应龙所诛杀。
最后就是最尊贵的人皇黄帝(约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黄帝是唯一一个既是三皇又是五帝的人。当然,有很多说法认为人皇不是黄帝,是女娲、是共工、是祝融等等,我们暂且以黄帝论之。黄帝的父亲是有熊氏部落的头领少典,少典也极有可能是头领的代称而非特指某人。传说黄帝与炎帝都是少典之子,也应该是指有熊氏出是出自神农氏分支的说法。黄帝生长在姬水边,遂以姬为姓,后在轩辕之丘居住,其名为轩辕。司马迁的《史记》认为黄帝姓公孙,而中国的国别史之祖《国语》(约成书于公元前年)记载黄帝长在姬水旁,因此姓姬,清代学者崔述也认为公孙是诸侯之孙的称谓,并不是姓,且上古时代不存在这种称谓。关于黄帝的生日有二月二一说,也有三月三一说,但更多人认为是三月三,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最早的黄帝形象在黄帝击败了炎帝后,蚩尤部落又找上门来了。蚩尤部落据考证应该是神农氏的一支分支,他们与炎帝一样姓姜,都使用牛图腾。在得知末代炎帝被黄帝击败后,蚩尤部落率领九黎之众北上为炎帝报仇,双方在涿鹿大战,蚩尤部落大败,首领被擒,黄帝将其剥皮之后,令众人射之,射中者给赏(根据马王堆出土的《黄帝十六经》),蚩尤余部逃到南方成为三苗。在传统成王败寇的儒家思想中,失败的人就要丑化为邪恶的化身、反动的化身,这场黄帝与蚩尤的争霸战争,被后世艺术创作为正义与邪恶的大战,人族与魔族的大战。传说中,蚩尤具有“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并“食沙石子”的形象。在战争初期,由于蚩尤部落武器锋利、装备精良,所以开战不久,黄帝方一直处于守势。后来,黄帝派应龙蓄水,制造水阵来抵挡蚩尤。蚩尤就请来了风伯雨师,风雨相加、雷电交作,冲破了应龙的水阵。冲散后的大水反而回淹了黄帝部落,使其土地泥泞不堪,行走困难,黄帝又唤来女神女魃,使天气放晴,晒干土地。蚩尤和黄帝又在战场上各自斗法,蚩尤利用天降浓雾,使黄帝的部队迷路,不知东西南北。黄帝就发明了指南车来辨别方向,成功冲出浓雾的封锁。经过连续几场战斗,最后黄帝在九天玄女的帮助下,终于在中冀之野(今天的河北省涿州,至今那里还保存有蚩尤墓遗迹。)擒杀了蚩尤,获得全胜,真正成为中原各部落的共主。
黄帝大战蚩尤我国历史大师吕思勉先生在考察过《水经注》记载中涿水后,认为黄帝与蚩尤的涿州之战就是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两地为同一地点。也就是说蚩尤和炎帝为同一个人。当然,吕思勉先生的看法目前并不被主流所认可。黄帝大战蚩尤这场人神共战的战争,虽然掺杂着神仙魔怪,看似荒诞不经。但这是先民对上古时代那场大战的记忆,以故事的形式流传至今的方式。后世也没有忘记蚩尤,将黄帝、炎帝、蚩尤共同称为“中华三始祖”。
黄帝击败蚩尤后,率军进入九黎地区的泰山,并在此汇合天下部落,封禅登基,在告祭天地的时候,突然天上显现大螾大蝼,其色为黄,人们说他以土德为帝,故自称为黄帝。从此,黄帝成为天下共主,其地位最终确立。随后黄帝开始勤政治国,发布施策:先是“命风后方割万里,画野分疆,得小大之国万区”,制定国家的官职制度。黄帝以云为名的命名了很多职官,比如管宗族事务的称青云,管军事的称缙云。随后又设置了左右大监,负责监督天下的各个部落。国内的贤才比如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被任命为治民的大臣。又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历法。黄帝非常喜欢鬼神之事,经常封祭山川鬼神。他定期巡视各地,了解人民生活情况,因此深得人民的爱戴。此外黄帝还命各大臣负责不同的技术创造,比如伶伦和垂制造乐器磬和钟,沮诵和仓颉造字,史皇作图,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挥造弓,共鼓和货狄作舟。还有羲和与常羲分别负责观测太阳和月亮,臾区观测行星,伶伦创制律吕,大挠创立甲子,隶首发明算数,容成综合以上六术,制作乐律和律历。
仓颉造字大名鼎鼎的《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传统中华医学著作,对于后世中医学的理论与实务有深远影响。此书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但根据考证,《黄帝内经》成书时间约在先秦时代,东汉和隋唐时期还经常有修订和补充。
黄帝内经相传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就是大名鼎鼎嫘祖。她教人民养蚕缫丝,织出丝绸做衣裳,故有“先蚕”的称号。次妃名嫫母,传说发明了镜子,虽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敬重。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因分封得姓(分封得姓这种制度流传甚远,日本平安时代的末期,当地贵族还经常以封地为姓。比如武田、尼子、伊达、织田等等这些大姓都是因分封地而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分别是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嫘祖黄帝的长子玄嚣,也被称为少昊。五帝中的帝喾、帝尧是他的后代。帝喾正妃姜嫄,即周朝始祖后稷(弃)的母亲;帝喾次妃简狄,则是商朝始祖契的母亲。所以,有帝喾是商、周的祖神的说法。帝的次子昌意也很不得了,五帝中的颛顼、帝舜是他的后代。从传说的族谱来看,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黄帝驾崩后,被葬在桥山(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这里的黄帝陵一直享有祭祀,直至辽统治中国北方后,从此断祀)。而陕西黄帝陵其实就是个衣冠冢,因处于中原汉族区域,所以,自秦统一中国后,历朝历代每岁祭奠黄帝陵延续不断,并且被历代帝王上升为国家大典,被称为“天下第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