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m.39.net/disease/a_g6tw9ct.html九州这个称呼可以代表中国,记得小时候央视就有一个节目叫“九州方圆”。那么九州是谁最早提出来的呢?就是今天要介绍的这部上古地理奇书《禹贡》首先提出来的。这部书在名气上比《山海经》要小一点,但是它内容更为详实,怪异荒诞的成份很少。《山海经》的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传》,但自《史记》以后的史书,谁都不能清楚而有说服力地说出《山海经》的作者是谁。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山海经的四个组成部分并非都成书于同一时代。其中《五蔵山经》(即山经)成书最早,大约是春秋末战国初年的作品;而海外经、海内经实际上是西汉时的著作;至于大荒经年代更晚了,可能是东汉魏晋时才加到书中去的。《禹贡》也成书于战国时期,但较《山经》为晚。全篇只有一千ー百九十三字。大致记述的是西周以前的情况。若与《山经》比较,《山经》记述的则更久远得多了,可能尽是商周以前的事。《禹贡》的作者采取了有内在联系同时又有明显差异的区域对比法叙述。他假托大禹所划分的政区疆界,用自然分区方法,以天然山、河与海把全国分为九个区域,名之为“九州”一一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每州分叙山川、湖泊、土壤、物产、以及田赋等级、贡品名目和水陆运道、各种种族等等。对于“土壤”部分叙述很有特色,可以说是对前人土壤知识的概括,是一部最早的土壤专著。它根据土质,把土地分成白、赤、黑、青、黄等几类,并以田之“上”“下”概括地表示土地的肥力的高低以赋的“上”、“下”反映当时土壤利用情况,并进而详述了九州土壤的概貌。反映出作者“大一统”思想和基本上描绘出了黄、淮下游以及长江三角洲带有地带性变迁的自然景观。可以说是有关地理景观的最早的描述。紧接着“九州”叙述以后的是“导山”和“导水”。“导”即“通”的意思,“导山”即是沿着山脉进行治水。文中假托大禹治水“隋山刊(砍)木”经行路线,列举了四重山系,大致上描述了九州以内山岳西高而东低,西部集中而东部分散的形势。可以看出作者对于黄河中下游以及河、淮之间山脉的分布大致上是清楚的,但对长江流域却了解不多。这与当时“中原”地区人们的认识是相一致的。“导水”部分很有条理,先从上游开始,第一讲到最西方的弱水和黑水,第二讲河,第三江、汉,第四济、准,第五是渭、洛及其支流。顺序是先北后南,先上后下,先主流后支流。对于九州水系的分布作者基本上较清楚,唯独对西方的弱水和黑水尚显出难以捉摸,有可能是通过传闻而臆测的。《禹贡》的另一部分是“五服”。“服”是“服从”的意思,作者在理想中,以政治力量强弱围绕“天子”京城把全国分成“甸”、“侯”、“绥”、“要”、“荒”五个区域,希望这五个区域都服从天子,因此叫“五服”。这应该是处于战国中后期的作者的一种政治设想,假想了“大一统”结束诸侯争霸的局面后国家应该是个什么形态,“五服”的划分反映出当时人们趋向于“大一统”的要求,在那时来说具有进步意义。全篇最后以“四至”的叙述和“禹锡玄主,告厥成功”的颂句总结了全文,宣扬了大禹治水的功绩,和他成为最高统治者是“天命”安排的思想。作为地理著作看,《禹贡》的价值在《山经》之上,不是因为它叙述详细,而是因为它用了极其简洁的文字,十分概括地讲述了当时已知的中国地理上的重要事实。文中神秘与怪异色彩较少,后世的人们出于猎奇心理的需要,志怪成份比较多的《山海经》更符合人们的胃口,所以流传就更广。《禹贡》由于成书较《山经》晚,比之《山经》准确性、科学性也较强,反映出人们的科学知识不断的积累与提高,对世界的认识逐步在深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