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记商鞅会干事不会做人,职场人

商鞅在秦孝公处面试成功后,被秦孝公委任以左庶子的官职推行变法。商鞅的变法很不容易,秦孝公专门召开领导班子进行了讨论,会上甘龙和杜挚就反对,商鞅同他们进行了辩驳。后来,商鞅推行变法,担心群众不理解,用缘木立信的办法,让群众相信这次朝廷的变法是言出必行的。商鞅在推行变法的时候,太子犯了新法,商鞅处理不了太子,就把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进行了处罚,一个被判刑,一个被脸上刺字涂墨,给他的人生留下了污点。群众看到太子犯了新的规定都把他师傅处罚了,群众立即都遵守新法。新法推行了四年后,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又犯法了,这次被割掉了鼻子,以至于呆在家里八年不出门。他的严刑酷法让秦国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庭富足,实现了国强民富,可是也积蓄下了很多仇怨祸害,以至于后来商鞅出行都要配备十几辆车的保镖,不敢单独来往。商鞅工作期间,有一位智者,就是赵良,他曾劝谏过商鞅,希望商鞅知晓眼前包藏的祸害,放弃尊荣富贵,身处远地保命要紧,可是商鞅没有听。最后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公子虔就以商鞅谋反的罪名诬告,太子和公子虔等人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闻知赶紧逃跑,晚上到旅店住宿,旅店店主不认识商鞅,让出示身份证才能住店,说这是商鞅定下的法律,没有身份证的查出来同罪处理,商鞅这才感叹到严刑酷法的弊端。太史公司马迁说商鞅性格刻薄,就是残忍少恩,用现代话说就是商鞅心很狠硬黑,没有仁爱宽恕之心,做事原则性太强,用律法治人的多,爱民的少。这个秦国的另外一个名相百里奚的做法有天壤之别,百里奚辅佐秦缪公实现霸业,他亲民爱民,与民同德同心,劳累了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下乡调研不用随从车辆,出行不用武装防卫,他的功名很大,德行可施教于后代。百里奚死后,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小孩子连歌谣都不唱了,就连舂米的人也因悲哀都停了下来。商鞅和百里奚都是秦国的名相,一个身首异处,一个却受秦国子民爱戴,正所谓“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这给我们现代社会工作的人有很多启示,现代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是摆在工作首位的。任何时候,干工作都是干的人的工作,职场变幻,特别是遇到主要领导调整,原有的工作方式、原有的人际交往,很多时候都要随之而变,墨守成规者、一成不变者,很容易处于职场劣势地位。那么,古代商鞅的命运给我们现代职场人士哪些启示和教训呢?一是商鞅敢于改革,但是不善于团结同事。商鞅变法有勇气,在劝说秦孝公时说,“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对于认定正确的事情,还犹犹豫豫的怀疑,患得患失,对自己的行为怀疑,对要做的事情怀疑,那么就成功不了。干大事的人,往往前期会受到前期阻碍,要坚信自己,很多时候,正如商鞅说的愚钝的人常常墨守成规,聪明的人能预知事物变化,因此聪明人在见到新事物创业时,常常被墨守成规的不理解,以至于非议。而创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言寡忧,行寡悔,果断行事才能抓住机遇。这是商鞅推行变法成功值得学习的地方,可是不顾同事的感受,过度原则,虽然有益于变法,但是得不到同事的支持,反而得罪同事,注定会为失败埋下祸根。我想,商鞅变法十年,改变了秦国,是有秦孝公的支持作为后盾,那么得罪人的事情他自己一人独断专行,为何不让支持自己的领导帮助自己呢?比如太子犯法,那请示秦孝公该怎么处理,然后定夺,如若惩罚太子师傅,那就是秦孝公的意见,与商鞅自己有何关系?可是从中可以看出,惩罚太子的师傅是商鞅的主意,而且在二次处罚太子师傅公子虔后,没有登门拜访慰问,既然法不容犯,那就从情谊上予以安慰,尽量获取公子虔的理解,实在不行,请出秦孝公去慰问,让他知道他被割掉鼻子是由于秦国法律,大家都在遵守,犯了就要处罚,这是法不容情。二是商鞅敢于坚持己见,但不善于采纳别人意见。古代庙堂之上,决定实行一件政令,全靠口才,说的有道理,意见就变成了政策。商鞅推行新法前,说服了秦孝公同意并支持自己,而且同甘龙和范挚辩论,有思想有见解有主意,更有胆识,他同保守派争论的主要是遵循旧有的制度规定,还是创新变革实行新的制度规定,保守派求稳,改革派求新,这种斗争很明显的就成为了矛盾根源,最后秦孝公同意推行新法,目的就是想成就霸业。在新法实行十年后,果然成效显著,国富民强、号令政通,商鞅建议秦孝公攻打魏国也获得了胜利,于是秦孝公分封商鞅为商君,商鞅有了自己的封地。可是矛盾和祸患已经初步显露出来,秦国有位叫赵良的人,聪慧过人,劝谏商鞅急流勇退,可是商鞅贪慕荣华富贵,对隐藏的祸患置之不理,结果秦孝公死后,靠山倒了,朝廷上没人帮衬他,立即仇怨人士举报他谋反,最后身首异处,声名扫地,主要原因就是他不善于、不虚心采纳赵良的意见,从而导致了他的落败。三是商鞅是治世之能臣,但不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商鞅是治世之能臣,不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朝廷变更主要领导人,那么朝廷中的官员的位置都会洗牌,这种洗牌有时候不是明面上的,主要先从情感疏密程度上开始,每个人都有看人处人的方式,人与人相遇真是一种缘分,很多时候主要领导跟自己脾性投缘,那么工作就好干的多,反之,就会戳中痛处的时候多,摸着他痒处的时候少。职场和古代朝廷类似,当遇到跟自己不投缘的领导时,尽好本分就可以了,心态要放低,别奢求会被重用或提拔,这一阶段如处在深谷,默默做好事情就可以了。如果遇到重用自己的领导,红极一时,那也别心高气傲,有时候怨恨祸根就在你举手投足之间就埋下了,很多时候自己颐指气使的态度会伤害到他人,而自己根本浑然不觉,等到职场人事更替后,才觉得悔之晚矣。所以劝谏商鞅的赵良说的好,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意思是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就是聪,能内省自己的就是明,能战胜自己的就是强,这也就启示我们,平日里耳听善听,又能自省自查,更能自律,这就真正实现了聪明和自强。有了聪明和自强,就不会给自己埋藏祸根,让自己身处逆境受挫,就会提前预防,改变自己做人处事的方式,从而赢得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