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除了霸主故事,诸子百家,还有各位名人所言所行衍生出的成语,下面我们看看这3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千金买笑众所周知,周幽王曾有一个特别宠爱的妃子叫褒姒,她长得很美,让皇帝一直醉倒在她的温柔乡里。但是她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爱笑。司马迁也曾在《史记》中这样评论褒姒:褒姒不好笑。周幽王看到爱妃每天脸上挂着苦瓜,他心里也跟吃了一车苦瓜似的。陷入爱情中的男人都是异常盲目的,于是,周幽王变琢磨着,如何能让爱妃一笑?思前想后,周幽王就发动自己的臣子们和身边的侍从,要求全王宫上上下下男女老幼全体出动,找出能让往后娘娘笑一笑的绝招。于是,耍杂技的,演小品的、说相声的,纷纷出场。众人使出吃奶的劲儿,十八班武艺纷纷上场,切换了众多场景,旁边的人倒是配合演出笑的前倒后仰,咱们的主角褒姒呢,始终就是没个表情。后来周幽王身边的一个马屁精臣子石父出场了,他神神秘秘的对周幽王说:“臣有一个办法,咱要是去烽火台点火,各诸侯王看到了,肯定会来救援,来了之后找不到敌人,几万人白白跑一趟,那场面肯定笑死人。”后来的结果也是众所周知,十万大军跑到骊山脚下,你看我,我看你,干瞪着眼,最后又被集体劝退,而且这样的“烽火戏诸侯”还不止一次。褒姒却看一次笑一次,笑的花枝招展。美人如此开心,周幽王龙颜大悦,封了石父一个大官,还赏了他一千两黄金,这就是成语“千金买笑”的由来。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时期,郑国君王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但是他的母亲姜氏非常偏爱小儿子叔段,于是就逼郑庄公将郑国的京地封给他的弟弟叔段。京地是郑国北方最大的城池,也是郑国北方的战略要地。郑庄公虽然很无奈,但碍于母亲的吩咐,也得同意。大臣们们知道后,都坚决反对。庄公解释说:“这是母亲的意思,我若不给,天下人岂不是要说我不孝。”叔段本来就在母亲的袒护下,野心很大。此时又有了如此人杰地灵的宝地,他一到京地,便招兵买马,屯粮练兵,企图谋反。听闻此事,大臣们都要求除掉叔段。郑庄公的大臣祭仲也力劝庄公,说:“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郑庄公说:“现在还不到时候,多行不义必自毙,再等一等吧!”果真,不久叔段就以反面形象退出了历史。他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并让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庄公早有防备,趁共叔段进军郑都时,出兵攻其城池。京地受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战斗,最后使叔段走投无路,被逼自杀。“多行不义必自毙”所讲的道理,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即古往今来,凡是作恶的人,坏事做多了,最终都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大义灭亲卫庄公的夫人庄姜,长的非常漂亮,但却生不了孩子。慢慢的失宠之后,卫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两位妻子。其中有一位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卫桓公,庄姜把他当成亲生儿子来看待。此外卫庄无意中宠幸的一个宫女,也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州吁,性情横暴,喜欢武力,但庄公很喜欢他,对其非常宠溺。卫国大夫石蜡看到这种情况,就对卫庄公说:“您要是真的喜欢州吁,就应该好好地管教他,教给他为人处事的道理,远离那些不好的事情。您要是想立他为太子,也应该早早确定,以免生出祸端。”但是卫庄公左耳进,又从右耳出了。后来,卫桓公即位,石碏觉得卫国将生政变,就告老还乡了。果然到了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州吁发动政变,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君,石蜡的儿子和州吁一向交好,石厚又是这件事的主谋之一。州吁篡位之后,国人反对,他希望得到民众的支持。便让石厚请求其父亲石碏的帮助。石蜡的策略是:要想得到人民的承认,首先就应该去朝见周王,得到天子的支持。现在陈桓公和周王关系最好,陈卫两国也很和睦,如果先去拜见他,通过他去见周王,就是最好的途径了。有了经囊妙计后,二人就立即启程去拜见陈桓公。这时候,石碏却秘密地先派人给陈桓公送信,信中说:“州吁和石厚这两个人实在是弑君的罪人,请您一定要帮我们抓住他们。”陈桓公于是就把这二人抓了起来,然后移交给卫人自己处置。这年九月,卫人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也派人到陈国杀了他的儿子石厚。《左传》这样评价道:“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赞扬石碏是一个纯粹的忠臣,为国除掉了州吁和自己的儿子,称得上是大义灭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