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34年,也就是公元前年。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淳于越在宴会上劝秦始皇分封皇子。结果李斯反对,并建议秦始皇收缴古籍并焚之,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此事被称为“焚书”。焚书35年,就是公元前年,侯生和卢生一起逃走,秦始皇大怒,下令严查,结果牵连四百余人。之后这些人被坑杀在咸阳,是为“坑儒”。坑儒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秦始皇确实焚过书,也确实坑杀了四百多人,不过原因却并非如此。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侯生和卢生认为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博士虽七十人,弗用“、”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等等。于是不愿为秦始皇寻找”仙药“,便一起逃走了。侯生和卢生两个给秦始皇找“仙药”的方士,凑在一起,认为秦始皇残暴,于是决定跑路。这可能吗?完全不可能。侯生其一,“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俩人给秦始皇找了好几年的仙药,也得到了很多的赏赐,突然就觉得秦始皇太坏了,于是决定放弃身份地位、和财富,一起跑路了,这可能吗?逻辑上完全不通。其二,现在世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仙人,也没有仙药。所以侯生和卢生也根本找不到仙药,所以他们畏罪逃跑。这似乎也不可能,为啥呢?徐福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件事发生在秦始皇28年,也就是公元前年。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史记·秦始皇本纪》而这件事则发生在秦始皇37年,即公元前年。徐福十年都没有找到仙人,求得仙药,秦始皇都没有说什么,还继续支持他。那么侯生和卢生又怎么可能因此逃跑呢。但是侯生和卢生又确实逃跑了。那就只能说明,他们两个人预感到了,秦始皇会对他们动手,而且一旦动手就一定会杀了他们,否则他们怎么可能放弃已经拥有的地位和财富,提前跑呢。那么究竟是什么事呢?而且还如此严重。首先不可能是因为仙药的事,因为直到公元前年,秦始皇临死之前还在让徐福替他去求仙药。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首先秦始皇先说:“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这指的就是因博士淳于越而起的“焚书”事件,而“文学方术士”是什么呢?“方术士”应该是指方士,而秦始皇先点出“焚书”,那么“文学方术士应该就是是指博士和方士。博士也就是儒生,怎么会又突然冒出了儒生?“徒奸利相告日闻”,就是说有人告密,但是很可能告的密不是“奸利”,而是其他事,因为同为方士的徐福并没有受到牵连,至于是什么事,下面再说。秦始皇“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这个“诽谤我”很可能不是说方士卢生诽谤秦始皇,而是指儒生们的诽谤。首先卢生私下的密谋,秦始皇肯定不知道,而且李斯在劝秦始皇焚书时就指出儒生们“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还有“或为訞言以乱黔首”和“惑乱黔首”何其相似,从这里就能看出“诸生”确实是指儒生。那么方士和儒生在一起干了什么事,才会使秦始皇坑杀了四百六十余人呢?因为他们干了诬陷皇子,干涉皇位继承的大事。想不到吧,下面就具体分析下。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此事发生在秦始皇32年,即公元前年,很多人都说这个“胡”是指“胡亥”,其实确实是指胡亥,不过和很多人想的有些偏差。首先占卜,我们都知道是假的,那自然是无法预测秦朝的兴衰,但他偏偏却说“亡秦者胡也”,显然是人为的,而且目的性很明显,就是要诬陷胡亥。不过秦始皇理解错了,以为指的是匈奴,因为方士们也不能明着说就是指胡亥。于是秦始皇在公元前年派蒙恬去驱逐匈奴。而且秦始皇不可能去怀疑自己的儿子,还有秦始皇以强大的秦军灭掉了六国,那么谁能消灭强大的秦军呢,显然只有外部的军事集团,那么就剩下北方的匈奴了。秦二世胡亥那么为什么要诬陷胡亥呢?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了天下,给太子设置了一切,却没有立太子。而偏偏秦始皇子女众多,谁都没立,你说皇子们能不对皇位有想法吗?别说什么嫡长子制,秦国历史上非嫡长而成为秦王的就有好几位,既然有想法,肯定会拉拢朝中的大臣。但秦始皇却独宠胡亥,这就会让其他皇子不得不把胡亥视为大敌。那这和方士和儒生有什么关系呢?秦始皇想长生,所以方士是秦始皇面前的红人,自然皇子们会想拉拢方士。其实从时间上看,“亡秦者胡也”虽然没成功,但是秦始皇也没有察觉。偏偏淳于越又把继承人这个问题抬了上来。虽然秦始皇子嗣多,但真正有实力争夺皇位的并没有几个,其他没实力的自然只能寄希望于分封来获得一份家产。但是在秦国刚统一天下的时候,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就爆发过一次争论,最终郡县制获得了胜利。儒生看时间就会发现已经过去了八年,为什么淳于越要重新提出来呢?显然秦始皇明白这更多的是自己的皇子们的想法。这自然会再次让秦始皇想起立储的问题,到这个时候秦始皇还没意识到这其中还有其他猫腻。秦始皇35年发生了几件事,其一秦始皇:“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其二”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锺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其三“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这几件事让卢生和侯生认为秦始皇可能要退位,全心修道,再加上有人向秦始皇告密。两人心生恐惧,于是选择出逃。而秦始皇在得知两人逃跑后,恍然大悟,于是严查此事。并因此牵连了数百人,而且在这种关头,群臣皆沉默,唯有扶苏一人求情,要么扶苏牵扯了进来,要么扶苏的政治嗅觉太迟钝。而最终秦始皇将扶苏逐出咸阳,去监军北方。可以说“焚书坑儒”是秦朝最严重的继承人之争,那些站队的方士和儒生则成为了帝座下的枯骨,而本来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扶苏则成为最大的失败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