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河对岸
鸿门宴之后,项羽率领诸侯盟军进入关中,大肆宣泄了山东六国对秦国长达一两百年的仇怨。事罢,项羽使人致命楚怀王(熊心),楚怀王回复“如约”(先入关中者为王)。而按楚怀王该约定,则意味着要将天下恢复到秦国统一前的局面。即:楚王熊心(盟主)、齐王田市、赵王歇、燕王韩广、魏王豹、韩王成、关中王(秦王)刘邦。
天下如此划分,则意味着灭秦有大功的诸侯将相(项羽等人),将无地可王。莫说项羽不会满意,那些跟随项羽破秦入关的诸将相,也不会满意。故而,项羽彻底架空楚怀王,尊其为义帝,而自主封王。项羽封王的是:...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项羽名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也即是说,项羽认为当下之王,不过是凭借其血统名分而已。而真正灭秦定天下的,是诸位将相(项羽的盟友)与我项籍。故而,项羽主张“按功分王”,至于那些无功的当下之王,则要排在诸将相之后。所以,项羽封王也就造成了两大集团的矛盾,即新王集团与故王集团的矛盾,而最为突出的矛盾体现在以下五对。
齐地矛盾:故齐王田市徙为胶东王,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而齐地的实权人物田荣,因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而没有受封。故而,引起了齐地田荣的不满与反叛。田荣先击败了齐王田都,又追杀了不肯听命的胶东王田市,然后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之地。
赵地矛盾:故赵王歇徙为代王,而立赵相张耳为常山王(赵地)。在赵地颇有影响力的陈馀,因弃将印去,不从入关,然素闻其贤,有功於赵,闻其在南皮,故因环封三县。陈馀与张耳在赵地的功劳几乎等多,而陈馀未能封王,故陈馀心中不满。故请田荣发兵相助,击败了张耳,复赵王歇于赵地,赵王歇封陈馀为代王。
燕地矛盾:故燕王韩广徙为辽东王,而立燕将臧荼为燕王。韩广不愿意迁徙辽东,而被臧荼所杀,臧荼并有燕、辽东之地。这也是项羽分封诸侯中,唯一并掉故王的诸侯。
秦地矛盾:在项羽入关之前,刘邦实则已是关中王,故此对矛盾为刘邦与三位秦降将的矛盾。项羽立刘邦为汉王,王汉中、巴蜀之地,实则也是徙封。刘邦还定三秦之地,亦是以此为借口。
楚地矛盾:项羽徙楚怀王(义帝)至长沙郴县,而自立西楚霸王。并立黥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该对矛盾为项羽、黥布、共敖等人与楚怀王的矛盾。《史记·项羽本纪》载:..趣(催)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项羽派遣两位诸侯王击杀楚怀王,可见楚怀王除了名号之外,仍具一定实力。
而韩、魏之地,一则其地多为项羽所据;二则,韩王成、魏王豹的实力较弱。故而,新旧诸侯的矛盾并不突出。唯有梁地(属战国魏地)彭越无所属,故在田荣的招纳之下,而屡屡攻击楚军。
项羽之失天下,并不在于其分封诸侯的本身。而在于其所封的新王势力,并不能弹压住当地的旧王势力。故而,天下再次崩坏,而项羽穷于应付,以致自己也被吞没。
参考史籍:《史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