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为何项羽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猛将,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其中之一。关于他和刘邦楚汉争霸的故事至今流传,这其中有他和虞姬的爱情故事,也有他自刎乌江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项羽不肯渡江东的那段故事。

当时,项羽和刘邦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争,双方势均力敌。刘邦看到项羽不肯渡江东,就派人问他为什么。

项羽说:“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有一只鹰在天空中飞翔,突然间一阵狂风吹来,鹰不得不落在树上。但是,鹰不肯再次飞翔,因为它发现自己的羽毛已经被树枝上的刺伤了。”

历史上关于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记录,大都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其中,也记载了楚汉争霸的过程。

项羽与刘邦在成皋之战中相持不下2年多。项羽萌生退意,便于刘邦达成协议,以鸿沟(古运河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项羽按约东回,但刘邦却采纳张良等人建议,背信弃义,在项羽退却过程中,率军追击,楚军伤亡惨重。

到公元前年,四年的楚汉争霸进入到了末期,项羽率10万大军退至垓下,以河为屏障,堆土为营垒,深堑拒敌。而刘邦率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40万人,将楚军重重包围,摆出了决战之势。

刘邦围困项羽后,又连施计谋,如四面楚歌等,终压倒了楚军内心的最后一点坚持。刘邦见楚军军心涣散,再无战力,全军突击,大杀楚军。

期间,项羽听到楚歌四起,却非楚人自唱,便已知结局,慷慨悲歌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闻项羽之悲,弹剑哀和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遂伏剑自刎,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乘夜率骑突出重围,刘邦遣灌婴率骑兵追击。后被汉军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苏皖界上的乌江镇)已剩28人。乌江亭长劝其急渡,项羽这时却曰:“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上,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我,我有何面目见之?”遂自刎于乌江边。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对项羽多有特殊的感叹怀,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

次灵璧之逆旅,

面垓下之遗墟。

嗟鲁公之慷慨,

闻楚声而悒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所写的《东征赋》中的一段。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游览垓下时的感受和印象。他提到自己先在灵璧逆旅停留了一晚,然后来到垓下遗址,感叹历史的沉淀和悠久。他想起了项羽的慷慨和英雄气概,这些品质让他感到非常敬佩和钦佩。他听到了楚国的战鼓声,这种声音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他更加感到历史的厚重和辉煌。

辛弃疾《浪淘沙》中写道:

不肯过江东。

玉帐匆匆。

至今草木忆英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中写道:

我写道:

今日忆起昔日事,虽逝已久仍叹息。

霸王虞姬留传奇,笔墨成文千古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