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大败项羽后,曾在洛阳南宫摆酒,与群臣总结项负刘胜的原因。
这时候的刘邦,把项负刘胜的原因总结为大家一起奋斗的结果,刘邦说——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段话非常地出名,经常被人引用来引用去,既用以说明张良、萧何、韩信乃当时难得一见的大才,又用以说明刘邦的知人善任。
但当我们把《史记》翻到《高祖本纪》的上一章,也就是项羽和项羽所创立的楚国的传记《项羽本纪》,在《项羽本纪》这一章,我们很容易看到,项羽并不认为自己的失败在于自己不会用人,在项羽看来,项羽的失败,非人力,乃天命,项羽说——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对于项羽的言辞,司马迁给予激烈的批评。可吊诡的事是刘邦临死前的总结,竟与项羽的看法一模一样,刘邦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实乃天命,而非自己多么地优秀,刘邦说——
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刘邦的意思很明确,自己出身普通,非有尺寸之势可依傍,但竟在秦末的群雄逐鹿中胜出,其他胆敢起兵反自己的,也被自己一一镇压,这绝非人力所及,实乃天命。
为什么在生命的尽头,项羽和刘邦,这一对儿曾花五年时间决一雌雄的把兄弟,竟把胜负的原因都归因于天?
其实,也好理解。
帝王与普通人不同,帝王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职业。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只要邦有道,只有没有天灾人祸,我们好好努力,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日子总会越过越好,人生总是有个盼头,我们的人生,我们自己做主。
但帝王则不同,他们既要击败对手,还有防范属下。
击败对手,既要靠政治手段,还要靠战争手段,政治手段也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
所以,归根结底,击败对手的关键在于军事实力。
但是,战场上,枪炮无眼,无论你是多么高级的指挥官,都有可能被流矢射中,然后挂掉。活下来的,都是运气好的。
可什么是运气呢?运气不就是天命吗?
彭城之战,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救了刘邦,这不是天命,是什么呢?征讨英布,为流矢射中,这不是命运,是什么呢?中流矢的那一刻,刘邦就懂了,天要收他,天要让他卸任帝王,让他去另一个世界与早已等候多年的项羽继续快意恩仇,所以刘邦说——
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