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酒器卮最早的扎啤杯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pf.39.net/xwdt/180102/5972921.html

作者:梧桐

史记中的醉美酒世界:第14期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关于“鸿门宴”的精彩记述,其中樊哙闯帐时,项羽赐樊哙“斗卮酒”,樊哙一口闷下,震惊了项羽,直呼樊哙为“勇士”。那么“卮”是一种什么样的酒器,能装多少酒?樊哙饮下“斗卮”酒后,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问:“壮士,能复饮乎?”且看,《史记》酒器篇——卮……

由《史记》记载,卮在秦汉时期已是普遍使用的饮酒器,那么卮有什么特征呢?

《说文》曰:卮,圜器也。觛,小卮也。

《昭明文选》:卮,一名觯,酒器也。

《六艺之一录》:卮,节饮食故从“卩”。

《玉篇》:酒浆器也。受四升。

《本草纲目》:酒器也。栀子象之,故名。俗作栀。

《文子》曰:“三皇五帝有劝诫之器,名宥卮。

《通玄经》:古者三皇有戒之器名曰侑卮,其虚则正,其盈则覆。

《淮南子》:孔子观桓公之庙,有器焉,谓之宥卮。

《庄子·寓言》:卮言日出。酒器满則倾,空则仰,比之于言,因物随变也。

《资治通鉴》:尝会诸王宴饮,酒器有水精锋,马脑碗,赤玉卮,制作精巧,皆中国所无。

由上,梧桐总结卮的特征如下:

卮,读zhī,又作觯,从“节”,有节制饮食的意思,为圆形酒器的统称,传说始于三皇时期,为酒礼器,盛鬯酒,春秋战国时期,已为饮器,秦汉时期已颇为流行,大小不一。

那么,鸿门宴中的“卮”都有哪些呢?樊哙的酒量如何呢?

根据史料记载,梧桐认为鸿门宴中至少出现了两种“卮”:

一是项羽、刘邦用的“卮”,大小未载,疑似“四升”。古时一升相当于现在ml,“四升”相当于ml,约盛1斤半酒。

另一种是,项羽赐予樊哙的“斗卮”,“斗”是量词,明确能盛酒一斗,古时一斗相当于现代0ml,也就是现在说的四斤三两。足见樊哙的酒量还是相当大的,堪称“漏卮”。

其实“漏卮”并非梧桐原创,而是卮的衍生词语,除了这个还有“卮言”、“玉卮无当”等,梧桐摘选如下:

卮言:出自《庄子·寓言》:卮言日出。酒器满則倾,空则仰,比之于言,因物随变也。通指支离而无统绪或随人妄言,既无主见,也无立场的、随和人意的言论,后人亦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词。

漏卮:释义为有漏洞的盛酒器,比喻国家利益外溢的漏洞,鲁迅《准风月谈·禁用和自造》:“然而他们不怕‘漏卮’么?不,他们自己来制造,而且还要运到中国来。”或酒量极大。明冯梦龙《古今谭概·癖嗜》:“王肃喜茗,一饮一斗,人号‘漏卮’。”

玉卮无当:意思是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出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为人主而漏其君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

《史记》|醇醪:汉代口粮酒中的极品《史记》|醴:酒中类人猿,酒的起源

《史记》|醇醪:喝酒真的百害无一利吗?中华医祖扁鹊怎么讲?

《史记》|“酎”:三重酿,国酒神韵之源,东西方酒类的最大差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