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崛起和覆灭,司马迁角度看待秦始皇

头部白癜风用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616/4639922.html

在历史当中有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那就是在周王朝的覆灭时,秦朝一改以前的制度建立了一个帝国框架。而这是史无前例的贡献,更是为之后几千年的历史做好了定论。在《史记》当中要去看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就能更直观的感受周秦之变的变化。周朝最后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到了秦朝建立之后才再一次恢复稳定。可是稳定并不是回到从前,而是诞生了一个新的局面——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度。

秦始皇

其实在《史记》当中司马迁最想要去总结的是秦朝灭亡的奥秘,这也是汉朝建立之后需要思考的第一个议题。人们都想搞清楚,秦朝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亡的?实际上有一个冲突的地方,那就是汉朝很多的制度都是来自于秦,甚至有一些都没有任何的变化。最直观的表现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那就是缇萦救父。当时缇萦的父亲犯了一些小错,却要承担肉刑(伤害身体的惩罚);而这是发生在汉文帝时期的事情,汉文帝是出了名的宽厚仁慈,但依旧是存在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是汉文帝不好吗?并不是,而是汉文帝这时候才发现汉朝依旧留有秦朝的印记。

缇萦救父

之所以说的这个是为了解释汉朝实际上没有属于自己的新制度,而是直接使用了秦朝的制度,那么奇怪的就来了。都说秦亡于制度,可是汉朝用着一样的东西,却延续了几百年呢?而这也是司马迁要告诉我们的,也是历史要去探讨的一个问题。司马迁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描述直接是借鉴了《过秦论》,而这也被但是人所接受,司马迁也对其中的种种解答没有异议。唯一司马迁不予认可的是秦朝并非暴起暴落,而是缓起。

司马迁

关于秦的描述司马迁用了两个章节去直接描述,一个是《秦本纪》,另外一个则是《秦始皇本纪》。而《秦本纪》就是司马迁用来讲述秦的崛起关键的一个章节,其中用大量的笔墨去说了商鞅对于秦国的帮助,使得秦国从一个西陲小国成长为一个巨鳄的过程。另外司马迁还重点讲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和秦庄襄王时期的变化,也就是说司马迁认为秦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力量才缔造了这么一个王朝。

秦始皇

同时秦始皇的个性非常关键,秦始皇在刚吞并天下的时候发布了一则文书,其中详细地列举了各国的罪状。而这也是秦始皇的一个微妙心态,秦始皇认为并不是自己对不起六国,而是六国都对不起秦,所以秦才会吞并他们。而这种心态也就决定了秦始皇之后很多制度的建立,比如秦始皇发明的皇帝称号。秦始皇认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自然也不能用过去的称号来标榜自己,秦始皇什么都要用自己的。在探讨称号时有人提出了天皇、帝皇和泰皇三种,其中泰皇最高,但是这也是以前有的,所以秦始皇觉得去泰留皇采取帝号,皇帝也就应运而生。

秦始皇

再比如还能体现秦始皇个性的就是秦始皇的绝对权威,不但是生时要前无古人,去世后还要与别人不同。过去的帝王去世后都会留下谥号,以此来概括其一生的作为以及贡献。但是秦始皇不肯,地位低的人怎么能够议论地位高的人呢?所以秦始皇只接受自己的安排,因此发明了始皇帝的开端,企图二世、三世直到千世万世的不断传承下去。实际上这是很多人在读《史记》的时候会忽略的一点,只知道秦始皇发明了皇帝制度这个事实,却忽略了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的秦始皇性格。

秦始皇

那么司马迁对于秦灭亡的态度已经意识清晰了,秦始皇把整个国家变得如铁桶一般,整个国家的运行依靠的都是法令。而真正需要思考的人只有秦始皇自己一个,即便是像李斯这样的人物,扮演的角色也只是执行者。秦始皇将自己的命令安排下去,其他人照做就好。那么这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危机呢?也就是民知法而无德,现在人判断自己一件事情能不能做首先考虑的是这样会不会不好,会不会违背道德?比如一起做生意讲究诚信,但如果都只是依照律法办事,那么背叛也是家常便饭,只要不违法就可以做。看来秦就亡于此,它更像是一个机器,秦始皇就是核心大脑,其余人都只是零件而已。当这个大脑不再强大时,机器自然也就损坏了。司马迁的答案如此简单,但是又无懈可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