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替代陈涉世家,虽觉惋

白癜风注意 http://pf.39.net/bdfyy/bdfzd/140914/4473178.html

时代在变,一切在变,课文当然也在变,比如民族英雄岳飞、霍去病、卫青就淡出了教材。比如千古经典《满江红》就干脆删掉了。

《满江红》虽然是千古经典之作,千载读之,依然令人震动,岳飞也不愧是民族英雄,肝胆忠魂,但因为某些原因,大局为先。

司马迁的《史记》中的《陈涉世家》,长年盘踞中学课文,曾经有些段落也是要背诵的篇目,也从教材中抽掉了。陪伴了70后、80后、90后、00后整整四代人的经典文章,终于谢幕了。

对于我们这些有深刻记忆的人来说,多少有些不舍,不过语言教材组的考虑也不能说不妥。他们的观点认为,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中学历史课文里已经有了,语文课本再有,有些重复了,为了避免这种交叉现象,使教材资源更丰富,故将这篇文言文经典删掉了。虽然删掉了这一篇,不过教材编辑组考虑到《史记》的份量,以及其古白话文的便于初学的特点,还是另选了一篇《周亚夫军细柳》来补上。也就是说,对《史记》而言,只是替换文章。

从《陈涉世家》到《周亚夫军细柳》,对这个变化,你是否满意呢?对比两个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

从知名度上看,无论是陈胜、吴广的名声,还是大泽乡首义的事件本身,都要高过周亚夫本人及其细柳营的治军佳话。很多人可能知道其父周勃,未必知道他有一个儿子周亚夫。陈胜、吴广不用说了,因为是历史上首次农民大起义,影响深广,不仅有《史记》记载,有小说演义,也有戏剧再现,也不乏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周亚夫及其细柳营的故事流传就没那么广了。

即使课本上不学《陈涉世家》,从别的渠道也很容易引发兴趣了解,故从这个方面看,选稍欠知名度的《周亚夫军细柳》是合理的。能更大的覆盖知识领域。

从两篇课文的经典性来说,都是《史记》名篇名段,人物的个性、故事的精彩、中间的起伏跌宕,都很引人入胜。《陈涉世家》确实贡献了一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极个别的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某种价值观,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着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大家知道我说的是哪一句。中国人为什么有一种不服的劲,这一句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人是不甘于打工的,都想做老板。隔着两千年,还是能嗅到那股气息。《陈涉世家》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周亚夫军细柳》则简单一些,讲的是纯军旅的事:什么叫军纪。汉军将领周亚夫驻军细柳,汉文帝劳军,结果圣驾进不去,直到周亚夫出迎,才化解尴尬。这个故事很典型。一方面是治军之严,一方面容易引发对方猜忌。不过汉文帝一代明君,故这个故事一直是佳话。如果遇到朱元璋那样的,难说了。文帝的胸怀,亚夫的军事能力,都可见到。所以这个故事其实是双主人公。

周亚夫像

读唐诗宋词,反而是《周亚夫军细柳》的典故经常碰见,涉及陈胜、吴广的比较少。也是因为唐朝边事频繁,大唐好战所致。

最后,《陈涉世家》反映的是起义,宣扬个人多些,又有暴力成份,而《周亚夫军细柳》上下一团和气,讲的又是业务能力与通力协作,也更符合时代主旋律。这可能也是一个因素。

不管如何,还是对《陈涉世家》的替换感到惋惜。毕竟陪伴过几代人的青春时光。但如此调整,也确实没什么不好。你认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