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挑选一种文化来代表中华文化,那一定是桑文化。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以桑为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桑几乎囊括了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在任何地方你都能见到桑的身影,例如衣衫、食物、家具、药材等。
桑文化在夏商时期便已经基本形成,后世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桑”字的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农桑成为了当时百姓的衣食根本来源,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在历史不断的发展中,展现了我国信仰、礼俗等文化形态。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时间线来看看桑文化在中国历史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首先,桑是古人的信仰寄托。对神话故事感兴趣的人一定听说过“空桑”“扶桑”这样的名词,这也不难看出古人对东方神木——桑树的崇拜。《淮南子·修务训》中有记载:“汤苦于旱,以身祷于桑山之林。”由此可见,成汤祈雨是为了风调雨顺农业丰收,这就揭示了古人万物有灵的信仰理念,而桑树就是古人的信仰寄托。
其次,农桑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前面我们有说到,农桑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了当时百姓的衣食来源,这在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史记》记载:“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两女自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吴楚是春秋时期的两个大国,因为采桑女争夺桑叶而不惜兵戎相见,这更是证明了农桑在传统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桑文化的衍化选择了社会事物发展的方向。从中华文化的起点来看,桑文化最初的主要方向是宗教信仰对象,也正是因此桑文化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迅猛发展。汉武帝时期,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和隋唐时期通达朝鲜、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让桑文化更是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集政治、经济、外交于一体的主要文化核心。
经过时间的变迁,农桑文化经过近代的毁灭性打击后,于现代开始重新崛起。有一部分人重新捡起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意在让桑文化再一次名扬海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桑文化能够重现盛唐时期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