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
虽然说西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其事迹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对西施其人其事,学术界历来众说不一,至今仍在热烈争论。甚至,还有人认为西施不过是后人杜撰出来的虚拟人物,历史上压根儿就没这个人。他们说西施这个词在上古文献当中表达的就是对世间所有美貌女子的一个很笼统的称谓,算是一种泛指管仲、庄子等人的著作当中这个词早就出现过,只是来形容女性的柔美俏丽而已。
那么这究竟是危言耸听、标新立异、博取眼球,还是确有根据呢?难道说西施和同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一样,都是杜撰出来的?
坚持说西施并无其人的一方观点认为,在正规史书如《史记·越世家》《国语·越语下》当中,都记载了吴越两国的交战史,也都写了勾践兵败后到吴国为奴以及后来卧薪尝胆的故事,不过却只字未提西施。同样是《史记》,司马迁记载了和西施同时代的范蠡的结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浮海出齐……父子孜产……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却没有提及西施。
由于《国语》和《史记》都是正史,并且距离西施生活的春秋时代不远,所以可信度较高。至于后来的《越绝书》中虽然正式记载了西施,“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文种)献之于吴王”,然而《越绝书》成书于东汉,内容多采用传闻异说,所以比起《国语》和《史记》,可信度不高。
所以,这些学者认为,西施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她的故事是后来人演绎的。
相信西施确有其人的一方观点认为,在古代典籍诸如《管子》、《墨子》、《孟子》、《庄子》、《新书》、《说苑》、《淮南子》中,都提到了西施,可以作为证据。而西施没有记载于正史,是因为吴、越两国史家讳言。《国语》是根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而秉笔严谨的司马迁也因没有正史所依,所以没有把西施纳入《史记》也就不足为奇了。
寝室想一想也是,西施不过是越国送给吴国的礼物,作用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在《国语》、《左传》、《史记》作者的心目中,这件事根本不值一提,所以都没有真正写到西施。
这一方观点认为,在浙江绍兴曾出土了两面汉代制作的吴越人物画像铜镜、以及西施教习歌舞的土城山遗址、供西施居住游览的姑苏台、馆娃宫、西施洞、玩月池等遗址尚存,由此认为确有西施其人其事。
比如孙立群教授就认为,那么多的典籍都提到了西施,应该不是偶然的,虽然西施的民间传说成分很大,但是西施是先秦的一个知名度很高的美女一个是可信的。
那么,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呢?